吃心情 - 林夕

吃心情 - 林夕

昨晚吃到一尾由販魚朋友送贈的海三刀,如今算是罕有之物了,可惜諸事纏身,心不能靜,吃得爭分奪秒,理性的舌頭吃出那是佳品,快感維持十分鐘,對那條難得之貨,不是不內疚的。
每人的口味,不一定有同嗜焉,卻必然聽過有句話叫食不知味。我常想像把《紅樓夢》裏描寫過的食譜來真的,做出一頓紅樓宴,但條件是有賈府一眾人物在座的話,賈政邊舉筷邊板着面孔考驗座中人學問有無長進,鳳姐舉筷含笑間語帶機鋒,珍饈百味都成蠟做的道具;等如陳雲林離台後還對圓山飯店的牛肉麵讚不絕口,實在很難想像陳會長有甚麼心情吃出台灣牛肉麵的美味。
我一向相信吃的最高境界,是歐陽修〈醉翁亭記〉所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吃喝之意也不在食,「在乎山水之間也」,在乎心情心境也。我最懷念的一次「飯局」,是在台灣陽明山,半夜三更,與一位喇嘛及一台灣歌手成三人行,在小店中聊過天文地理再坐而論盡佛道,吃的是說到累了就點來的小菜,有土雞、龍鬚菜、地瓜葉等,做得很隨意,遠離精緻食制標準甚遠,桌椅皆髒,但彼情彼境,土雞特別有禪味,食在不知味而在知趣。天色隨我們隨興的話題慢慢浮個大白,台灣土產的野菜在胃中消化成回憶,真是人生哪得幾回嚐的快意豪情。
地瓜菜其實即番薯苗,近年在香港菜市場及超市開始有售,但我知道再吃不回那山那菜那心情了。
那麼多食經食譜,儘管隨精妙如林文月女士寫的《飲膳札記》弄出一場滿有文化的盛宴,舉座還是要講對手講話題講心情,感官的高潮,永遠不及吃喝時光影聲色。吃,是學問,也是情懷。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