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課程培訓名伶<br>132人爭70學額 擬明年加碼

粵劇課程培訓名伶
132人爭70學額 擬明年加碼

【本報訊】粵劇藝術博大精深,技能提升計劃全新推出粵劇課程,希望提升行內逾千名粵劇從業員的「功力」,從中發掘明日之星。業界指,現時粵劇界出現青黃不接現象,當有大型粵劇開鑼時,甚至要到內地物色演員。
記者:盧文烈

勞工及福利局影視娛樂業技能提升計劃於9月起推出粵劇課程,向粵劇從業員提供120個名額。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表示,課程現已開辦五班,包括粵劇舞台龍套技巧、唱腔念白進修等,70個學額已吸引132人報讀,需要從中挑選,可見反應踴躍。到明年5月底前,行業小組最少會再提供多50個學額,若反應熱烈,不排除加碼。

「有星就有戲開」

影視娛樂行業小組召集人徐小明認為,現時粵劇界嚴重缺「星」,有時開戲,連龍虎武師都出現人手短缺,需在內地物色。他說,現階段粵劇界最需要明星演員,「有星就有戲開」,因此希望透過課程培訓更多名伶。
導師之一、粵劇名伶阮兆輝形容,「香港係一個幾急功近利嘅社會」,不少人認為做粵劇「賺唔到錢」,但其實粵劇從業員日薪最少有400元。
學員中,不少具豐富演出經驗,當中包括名伶蓋鳴暉,還有不少年輕一輩的從業員。20歲的康華,5歲已跟隨父母練功,12歲時更禮聘北京老師來港授課,經過多年浸淫,年紀輕輕已擔綱正印花旦角色,更曾榮獲十大青年藝術家殊榮。她表示,希望吸取前輩所長,提升水平。21歲的劍麟及18歲的劍英兩兄弟,投身粵劇界已5年,他們希望有朝一日可在舞台上擔綱主角。

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表示,粵劇界嚴重缺人,希望透過技能提升課程,訓練更多接班人。
陳亮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