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正研究通過兩房發行固定利率為4.5%的30年期抵押貸款產品,致力將抵押貸款利率降至約比現時低一個百分點。
這項乃美聯儲局於感恩節前夕宣佈金額合共8000億美元的計劃,為信貸市場緊急解凍之新措施的其中之一,以穩定樓價,因為減息於信貸收縮環境底下,已再無法使按揭利率下降,在美國政府將接管「兩房」前,按息更不降反升,對房市根本起不了正面作用。
美聯儲局的減息行動只能解決流動性問題,但卻不能解決償付能力的危機。現時美國政策允許央行在利率接近或為零時,通過各類借貸工具向市場注入大量資金,延長緊急融資的推出時間。以最近通過的定期資產抵押證券貸款工具(TermAsset-BackedSecuritiesLoanFacility,TALF)為例,美聯儲局便向那些持有「AAA」評級資產抵押證券(Asset-BackedSecurities,ABS))的金融機構提供高達2000億美元的無追索權貸款。
日本方面,政府近日亦緊急頒佈接受較低級別的公司債作為擔保借款的抵押品。美、日救市逐漸由降息轉為「量化放寬」(QuantitativeEasing),因懼怕信貸危機演變成經濟步入長期通縮,危害未來經濟增長。
穩住物價 防止通縮
現任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於02年底仍身為聯儲局理事之時,便曾經考慮一旦陷入通縮邊緣可作的部署。他表示社會整體需求減少,觸發減價促銷可引致通縮的機會增加,不過除了貨幣及財政政策的刺激,亦有其他方案可以採用,而最適用於當時情況的方案,伯南克當時便曾提出央行可增加美元供應,縱使會令美元的價值下跌,卻可變相使貨品及服務的價格被提高,所以他認為面對通縮的情況,政府是有能力維持物價穩定及提高消費。
今次美聯儲局有意重施故技,欲增加注資以至貨幣供應的數量,可採用的方法包括透過政府或政府機構直接於市場購入資產、增加資產購買的規模,甚至擴大資產買入所限定的種類。總而言之,伯南克提出的「量化放鬆」,意屬控制金融體系儲備的總額,為市場注入過剩的資金而非控制利率水平為目標,以防止通縮發生。而最直接的做法,是政府買入較長時間到期的政府國債,以限制孳息率升幅,再藉此降低私人借貸成本。
這有如日本自99年實行,通過為銀行體系注入足夠的流動性,將短期利率維持在接近零息對抗通縮所奉行的政策。日本的商業銀行獲得充裕的資金,對幫助金融市場回復穩定已證實有效,但卻無助於令經濟脫離多年來停滯不前的景況。歸根究底,都是由於銀行始終未肯擴展借貸,企業投資意欲降低,與萎靡的消費形成惡性循環。
美國現時與日本處境相比,較有利之處是樓市的泡沫仍算較少,銀行間沒有如日企般相互控股的複雜關係,使政府直接對銀行擔保或協助清除不良資產的措施較易實行。
損美元儲備貨幣地位
今次美國採取「量化放寬」以達至整體經濟再膨脹(reflation)的成效,成功與否仍取決於私人而非政府的借貸息率能否因此而降低。在這以前,美國政府揹上的負債已不斷快速增長,而「量化放寬」政策一向被認為等同印銀紙,現時再增加美元供應,長遠終使其作為儲備貨幣地位的信心動搖。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