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地獄式節食減肥的歪風盛行,骨質疏鬆的後遺症陸續浮現。有骨科專科醫生警告,本港骨質疏鬆的患者人數正上升,並有年輕化趨勢,這與年輕人過度減肥導致骨質流失有關。曾有一名30多歲男士因減肥過度而厭食,更患上骨質疏鬆症,骨頭如80多歲長者般脆弱;醫生指多做負重運動有助增加骨質密度。
記者:白琳
現時全港約有50萬名骨質疏鬆症患者,香港舉重健力總會主席兼骨科專科醫生葉永玉指出,由於人口老化及年輕一族流行減肥,骨質疏鬆症患者人數每年上升約10%。她解釋,當減肥過度甚至患上厭食症,人體會減少分泌荷爾蒙萊普廷(leptin),窒礙骨骼細胞生長,導致骨質疏鬆。
葉永玉表示兩年前曾有一名30多歲的厭食症男患者求診,其身高160多厘米,體重僅52公斤,求診時骨質疏鬆程度如80多歲長者。
缺乏運動加快流失
葉永玉警告骨質疏鬆患者步入中年至老年期,骨骼就變得脆弱,容易骨折。其中股骨骨折患者受傷後因行動不便長期卧床,令心肺功能減弱,容易誘發肺炎等併發症,骨折後一年內的死亡率達10至20%。
骨質會經新陳代謝不斷流失,葉永玉表示若本身骨質密度不足及補充速度過慢,導致骨骼的孔隙逐漸變大,即骨質疏鬆。攝取鈣質不足、抽煙及缺乏運動等均會加快骨質流失。更年期婦女缺乏女性荷爾蒙,骨質流失速度是平常的三倍。
要增加骨質密度,市民必須每天攝取800毫克鈣質,即最少飲一杯奶。葉永玉指長期進行高負重運動,即負重的重量達個人極限的七至八成,並每周最少做兩至三次,每次約20分鐘,也有助增加骨質。有外國研究發現,14至18歲的青少年進行負重運動,骨質密度每年可增1至2%。
骨骼受壓刺激生長
葉永玉強調骨骼必須受壓才會刺激生長,增加骨質密度,故負重運動絕對不會令人「變矮」,但必須在教練指導下學習正確姿勢。10至14歲的青少年處於關鍵長高時期,負重的重量應避免超過個人極限的七至八成。
今年20歲的黃以斯是本港卧推舉青年組48公斤級紀錄保持者,更是去年亞洲健力錦標賽總冠軍,但她不是一般人認為的「大隻妹」,一直保持體形纖瘦,現時體重僅47公斤。她表示女士們若不攝取極高蛋白質,即使練舉重也不會變「大隻」。歷來最大型的亞洲卧推舉錦標賽今日起一連三日在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市民可免費入場。
增長骨質密度負重運動
舉重、引體上升、舉啞鈴*、掌上壓、踎腿、使用運動橡筋帶、使用壓腿機鍛煉腿部力量
註:*可以水樽代替
資料來源:骨科專科醫生葉永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