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二年當美國總統尼克遜跟中共最高領導人毛澤東進行歷史性會談,正式打開中美關係的僵局時,陪伴他的是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基辛格,還有基辛格的助手WinstonLord。至於他的第一位國務卿WilliamRogers(沒有多少人記得他的名字吧)則只能跟中國外長姬鵬飛談些無關痛癢的議題!
這樣的歷史經驗說明,國務卿雖然名義上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頭面人物,是美國在國際舞台的主要臉孔,但決定他的作用及重要性的不是他本人,不是他的經驗有多豐富,而是總統是否信任這位國務卿,而是總統是否像尼克遜那樣喜歡繞過正式外交渠道進行秘密外交。
撇開尼克遜這樣的極端例子不算,國務卿仍然只能活在總統的陰影下。外國領袖特別是有經驗的領袖都是很現實的,國務卿若果是總統的心腹耳目,真正代表總統的想法,他們在跟這位國務卿會面時將會正襟危坐,非常集中精神聽取他的每一句話,注視他的每一個表情動作。
假若國務卿只是總統的一位高級閣員,只是眾多外交官員之一,外國領袖在會見他時將會放鬆的坐在椅上,隨意的聽聽他在說些甚麼。
假若這位國務卿像WilliamRogers般只是個枱面上的人物,只是用來管理國務院這個龐大外交機構的總管,擠不進總統的決策閣,外國領袖即使願意花時間見他,在會見時也會像在家中休息看電視般整個人挨在椅背,兩條腿分開,雙眼左顧右盼,一副不知在想甚麼的模樣。
希拉莉無疑是個厲害的人物,背景及經驗都相當雄厚。但當她答應出任奧巴馬的國務卿後,她的前途及命運便再不能由自己作主,她的丈夫──前總統克林頓也幫不了她。能幫她的只有前政敵、現老闆奧巴馬。若果她不按奧巴馬的「本子」辦事又或自作主張「起奧巴馬的飛腳」,她便成不了基辛格,她只能成為另一個WilliamRogers,開開一些無關痛癢的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