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根本不會購買《米芝蓮指南》,依循他們對食肆星級評分來滿足口腹之欲。人人口味不同,外國評審為主的推介,雖說經過三年追蹤評鑑食物質素水平,但肯定有偏差,對本地飲食文化不大了解。
看○九年港澳星級名單,部份也去過,水準不錯。金榜題名固然聲價十倍,但落選的依舊追捧,完全不受權威天書的影響。豐儉由人,能屈能伸,鮑魚青菜各有所愛,不以「價格」來定優劣,一切靠實力。
「嚴格」的評分,不會包括同市民一起呼吸的茶餐廳。他們眼中美食,沒有絲襪奶茶、魚蛋粉、雲吞麵、葱油雞扒撈丁、酥皮蛋撻、車仔麵、菠蘿油……
今天路過筲箕灣東大街,港人熟悉的小吃街,隨便走走,可以光顧安利的切腩片頭撈粗、呂仔記的三溝(魚肉生菜碗仔翅)和雙併(魚肉燒賣加粉果)、在大良八記叫糊食糊(芝麻糊、合桃糊、杏仁糊、椰子糊),別忘了恆河印度咖喱,還有幾家海南雞飯魚蛋粉煲仔飯……光一條古老街道,已可吃足一星期也不厭。
世上最美味的食物,因為「飢餓」。最懷念的食物,因為當時心情、欲望,還有,一起晉餐的人,不必以「名、利」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