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揀環保海鮮 防止過度捕撈

識揀環保海鮮 防止過度捕撈

【本報訊】人類食用海鮮的龐大訴求引發過度捕撈,部份海洋物種正面臨嚴重透支。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推出一項《海鮮選擇指引》,呼籲港人選擇未受過度捕撈的海鮮物種,包括港人嗜食的三文魚,可選美國阿拉斯加的;東星斑則選澳洲;象拔蚌可選北美洲。本地部份私房菜餐館已響應計劃,在菜譜中加入環保海鮮菜式,推動各界為保育海洋出一分力。

推廣至食肆層面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朱炳盛指出,港人食用海鮮的數量近年持續上升,每名港人平均食用的海鮮數量,已由97年時的47公斤,激增至05年時的62公斤,足足等同8包8公斤裝食米的重量。港人食用海鮮的數量高踞全球第十位,食量在亞洲地區僅次於日本人之後。
朱炳盛指出,該會制訂的《海鮮選擇指引》列出60多種海鮮的產地及捕撈方式,清楚列明東南亞地區捕撈的蘇眉、東星斑及老鼠斑,南中國海捕撈的海蝦及墨魚等海鮮,應避免食用。指引也列出建議及應想清楚才食用的海鮮。
基金會亦將海鮮選擇大行動推廣至食肆層面,私房菜館黃色門廚房、鴛鴦飯店及囍宴等已響應行動,分別於菜譜中加入環保海鮮烹調菜式。三間菜館均主力引入以養殖方式、產地海洋資源未受嚴重威脅的海產,期望給予海洋生物回氣重生的空間。

部份建議食用的環保海鮮

海鮮品種:三文魚
產地及捕撈方法:美國阿拉斯加、捕撈

海鮮品種:沙甸魚
產地及捕撈方法:葡萄牙、捕撈

海鮮品種:東星班
產地及捕撈方法:澳洲、捕撈

海鮮品種:帶子
產地及捕撈方法:中國、養殖

海鮮品種:象拔蚌
產地及捕撈方法:北美、養殖

海鮮品種:蜆
產地及捕撈方法:中國、養殖

海鮮品種:銀鱈魚
產地及捕撈方法:北美、捕撈

資料來源: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