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腸胃 - 邁克

中西腸胃 - 邁克

《窮中談吃》的搵食指南副作用不若《台北小吃札記》,但依然有情有義有歷史感,比米芝蓮這類洋為中用的霸主版圖錄更合我們胃口。作者從草根出發,捐窿捐罅尋找民間美味,既不向高級食肆進攻,也罔顧潮流飯堂,樂不思蜀在處處芳草的基層打滾。用他自己的說法,「愈是好幾代富文子弟愈勇於坦蕩蕩的穿着布衣粗鞋;而稍稍賺了幾個快錢的久窮之民則立然迫不及待的開起賓士、戴上勞力士」,一派怡然自得的二世祖模樣,大有衣帶漸緊終不悔的矢志──不過近期《上海書評》登他一篇談話,形容小食家「個子高瘦」,步入中年似乎沒有增磅危機,教人又羨又妒。
〈詠米飯〉一章由京戲《魚腸劍》的「一飯之恩前世緣」寫起,以西部牛仔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粒稻米的「狗娘養湯」作結,我們這些飯桶讀着頻頻點頭贊同。不過也有一點異議:提到中西腸胃的落差,他說「牛油、乳酪,亦與米飯不堪相攜同和,故少見於中國飯桌」,完全是透過大中華角度的想當然,恐怕沒有領教過雙程路另一邊的奇景。許多洋夫洋婦,吃飯都自然而然切一片白脫油放在裏頭,有時還灑鹽灑胡椒粉!我有一個法國朋友,則鍾愛豉油撈飯,生抽老抽來者不拒,務求白飯變成鴉片的顏色,才大啖大啖扒進嘴裏。每逢見他狼吞虎嚥,我總想起小時候常吃的雞蛋撈飯,從來不嫌冇餸口寡,喜歡的正是豉油的滋味──都說鬼佬骨子裏其實是兒童,這是又一鐵打的證明。
他們還有加糖加牛奶進冷飯的作派,攪和後美其名曰「飯布甸」,不怕你笑我低級惡俗,不論當早餐或者甜品,都很可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