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位仍足<br>中國「救世」明年減息主力

水位仍足
中國「救世」明年減息主力

多國央行再次聯手大幅減息,銀行界人士認為,面對足以摧毀環球經濟的金融海嘯,各國央行均以果斷行動顯示拯救經濟的決心,並結合政府注資「使錢」等多方位財政政策,冀穩定市場信心及刺激本土經濟。業界相信,明年上半年澳紐、歐洲央行及英倫銀行等仍會減息,而「水位」充足的中國,料亦會貫徹減息行動,成為起動內地以至周邊地區經濟動力的引擎,但本港再減息機會則極微。

歐英澳紐有再減空間

滙豐銀行執行董事王冬勝認為,現時各國央行採取凌厲減息的政策是「前所未見」,反映各國政府希望推動本土經濟及紓緩企業借貸息口的決心,他相信,這些寬鬆貨幣政策的行動會有效用,但由於市場仍有不少壞消息未驅散,故聯手減息行動要經過一段時間後才見效用。
市場普遍預測,聯儲局將於本月中的年內最後一次會期,調低聯邦基金利率半厘至0.5厘。渣打銀行(香港)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洪丕正說,未來美息再減空間已有限,惟相信明年上半年歐洲仍會持續減息,令息口回落至靠近美息的接近零水平。
他預期,作為區內經濟龍頭及美國國庫券最大投資者的中國,會繼續透過顯著的財政政策及減息,「帶起」內部及周邊經濟,亦對全球經濟穩定發揮正面作用。

效用成疑 決心最重要

雖然有市場人士質疑減息效用,但東亞銀行(023)外滙市場首席交易經理張恩認為,當前市場形勢凶險,減息是否有效已非議題,最重要是各國政府顯示有「彈藥」盡用、有招盡出的拯救決心,他指外界預期,歐洲及英國明年上半年還可能再減0.5至1厘。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昨在專欄《觀點》指,全球各國正竭力推動經濟持續運轉,包括推出歷來最大的財政刺激方案,以及向銀行體系大量注資和減息等貨幣政策,確保資金融通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