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人民幣滙率是中美經貿關係角力的焦點,而作為區內經濟體系「龍頭」的中國,滙率升跌,對亞洲市場亦有「牽一髮,動全身」的威力。美國財長保爾森本周訪京,昨日人民幣滙率即創滙改以來最大跌幅,引發貶值恐慌,但財資市場及分析師相信人民幣即使存在微調貶值空間,惟礙於中美關係形勢及對區內貨幣影響的考慮,相信這些關卡會限制人民幣大幅貶值的可能。
當前中國全方位促進經濟,力求「保八」萬無一失,若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措施及刺激內需等一系列方案出台後,「藥力」仍未奏效,人民幣較大幅度貶值將成為推動出口的終極「保八」策略。不過,東亞銀行(023)外滙市場首席交易經理張恩認為,滙率貶值雖有助刺激出口,但對亞洲鄰近地區會帶來壓力,特別是對疲憊不堪的韓圜造成沉重打擊,此舉與G20會議聯手挽救經濟的大調亦未能相符。
恐再打擊亞洲貨幣
金融海嘯令美國政府頻斥巨資救市,中國作為美國國庫券最大投資者,肯定成為華府發債「撲水」的重要來源,外界因而憧憬中國在滙率貶值上或可因而取得更大的議價能力。
不過分析師認為,不可低估美國新政府面對政治需要而對人民幣滙率施壓的決心,美國正陷入世紀衰退,候任總統奧巴馬已多次強調全球化貿易下對美國工人造成的不公平,當前形勢更易催化新政府對人民幣滙率政策的箝制,故人民幣貶值亦不能太外露。
星展銀行高級投資策略顧問陳寶明表示,人民幣下跌可視為中央繼調高出口退稅率後,另一支持中小企出口的政策,惟基於外界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仍然存在,中央不會急速將人民幣貶值,料日後貶值速度不會太快,只會反覆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