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客 - 塵翎

台 客 - 塵翎

台灣鄰居在網上下載了《海角七號》,於是在她家裏看了一些片段。說看「一些」,只因還是想把足本留在電影院看──大銀幕的印象,畢竟還是值得留戀。
對於台灣,我的感情向來複雜。看書愛看台版,自小接觸的台灣文化後來才知道是所謂的外省文化,等到在台北住了兩年,才慢慢明白本土的「台」是甚麼。那微細的分別,可以感受難以言傳。說起來,還是民進黨上台後極力推動本土運動,使原來顯得老土、落伍、鄉土的「台味」變成正統與潮流。那些陰聲細氣、白亁淨的好教養外省人,就顯得像是格格不入的外來者,身份不夠正確。
台客不僅是草根、市井的發揚者,他們更代表好山好水好島的一種質樸精神。一旦成了時尚,台客就已經脫離了鄉土。
每次離開台北到南部或東部,車子穿行在郊區路上,馳過一個個檳榔攤子,有時在小店裏坐下吃一碗麵,說着學來學去也學不好的台語,我都會覺得自己對台灣的認識大大不夠。好些朋友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生活習慣也是很城市,但從台南或宜蘭來的朋友,氣質差異甚大,不管在台北住了多少年,還是有一種記認。
香港雖然小,但階層分別也明顯。也有一種很底層很實在的港客文化,地區收窄起來可能以旺角為界。只有在那裏,城市永不熄滅,永遠充滿生命力,一步一個腳印,一天一天過日子,不敗於時代或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