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好些小吃攤檔一開數十年,所以食客就同它們一起成長、老去:鹽酥雞、蚵仔麵線、牛肉麵、魯肉飯、臭豆腐、花枝、肉圓、擔仔麵……
有一家長年大排長龍的賣生煎包,他們只賣兩種,一是菜肉餡,一是菜蛋餡(高麗菜、韭菜、蛋絲)。愛吃的幾乎天天來,現包現做,香氣四溢。買賣雙方很親切,都認得。
他們有個老客戶,常來,吃了好多好多年了。有一天,忽然不見人──年紀那麼大,也就沒有問也不打聽。心中了然吧。
可是一兩年後,老伯伯竟又出現了,憔悴而龍鍾。他道,年老體弱,自己生病行動不便,所以長久沒來光顧。「也許這是我最後一次見你們了。」
當然他買了生煎包,也盡快吃過,伴着當年的回憶。
之後就再也沒來了。
──珍重的不是生煎包,而是一份「懷念」。
每個人都有縈繞心中的味道,或習慣或偏好或聯想或寄託……總之人們愛的並非物件而是感覺,根深蒂固,即使歲月流曳,仍是撩撥心胸的魔幻手指,不去「告別」,怎肯「離開」。老伯伯最後一訪,也圓了再吃一頓的心願。難道期間沒有人代他外賣回家嗎?可見他的堅持和孤單。
而懷念,只問價值,不問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