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四成人冀搵快錢<br>本港散戶近半無止蝕

調查指四成人冀搵快錢
本港散戶近半無止蝕

【本報訊】證監會最新的散戶投資者調查發現,本港逾百萬名散戶中,近半「不止蝕」,而經驗較淺及自認保守的投資者,採用止蝕策略的比例更低。 記者:黃武榮

專家不諱言,部份散戶仍未能面對現實,憧憬大牛市短期重臨,提醒投資者在金融海嘯下,最重要是保留實力、止蝕回本,等待新一輪低吸機會,即使沽出賬面錄得虧損,仍較死守被海嘯沒頂來得好,尤其部份高風險投資產品如窩輪及牛熊證,更要嚴守紀律,執行止蝕。

憧憬牛市重臨寧死守

是次調查於今年7至8月間進行,即金融海嘯發生前夕。證監成功訪問1502名投資者,受訪人士平均有7年投資經驗,但諷刺的是,雖然大部份被訪者知道所投資的產品帶有風險,但不少卻沒有投資於自己熟悉的產品。三分之二(約66%)表示,對所投資的最少一種產品所知不多。
受訪者中,只有53.5%有使用止蝕,當中只有兩成經常使用。另46.5%沒有使用止蝕的被訪者中,有43.3%認為毋須止蝕。
滙盈證券董事謝明光坦言,很多散戶尤其是初哥,抱有好股長揸、寧買貴不買錯的格言,但事實上,部份好股在熊市下的表現卻相當慘淡,與其承受壓力,倒不如及時止蝕保本,留待海嘯退潮後執平貨。

專家倡先保本再執平貨

調查中,股票仍然是最受歡迎的投資產品,佔18.6%,其次是基金(8.3%)、窩輪(2.2%)、債券(2.1%)等。
至於投資目的,有38.4%承認是希望「搵快錢」,而年紀越輕,賺快錢心態越重。散戶投資時,平均會考慮最少七項的因素中,他們最在意的是投資回報(91.7%),緊接是虧蝕風險(90.7%)。
值得留意的是,約半數被訪者對持有的投資抱有不切實際期望,他們大多數希望得到普通至高水平利潤,但卻只願承擔小量的潛在虧損;更有一成「輸打贏要」,希望獲取高水平利潤,但並不願承擔太大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