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死敵到戰友,由互相攻擊到惺惺相惜。美國候任總統奧巴馬(BarackObama),昨日(周一)正式宣佈提名初選對手希拉莉(HillaryClinton)出任國務卿,「奧希配」這個夢幻組合終於登場。不過,外界認為「夢幻組合」背後大有隱憂,奧巴馬學偶像林肯總統組建「政敵團隊」,未必奏效。
奧巴馬昨日一口氣公佈外交和國家安全班子多個主要任命:羅拔.蓋茨(RobertGates)留任國防部長,北約前最高司令瓊斯(JamesJones)出任國家安全顧問,司法部前副部長霍爾德(EricHolder)出任司法部長,亞利桑那州長納波利塔諾(JanetNapolitano)出任國土安全部長,奧巴馬外交顧問蘇珊.賴斯(SusanRice)出任駐聯合國大使。
美國第三位女國務卿
奧巴馬昨日在芝加哥開記者會,正式提名希拉莉,以「一個朋友、同僚、顧問、一個頑強反對者」形容她,又說:「她是一個地位崇高的美國人,擁有我的絕對信心,認識很多世界領袖,會贏得每個首都的敬重,有在全球推動我國利益的能力。」希拉莉站在他身旁,笑容燦爛。
奧巴馬公佈他的外交和國安班子時,聲稱要開拓「美國領導新時代」,結合軍事、外交、執法和經濟力量,而他的班子在推動「美國作為世界領袖的目標上,和他一樣信奉務實主義。」
希拉莉的提名一旦獲通過,她將是美國第三位女國務卿。在她之前,克林頓時代的奧爾布賴特和現任的賴斯,是首位和第二位主管外交的女性。
江湖地位高難以駕馭
奧巴馬的助理說,奧巴馬一開始就熱衷於延攬希拉莉入閣,認為以她當第一夫人和參議員多年建立的國際關係,可為美國外交即時帶來權威和公信力。而從政治角度考量,奧巴馬找希拉莉入閣可團結民主黨兩個陣營的人,又可封殺希拉莉四年後角逐總統的威脅,一舉多得。
不少分析家卻認為希拉莉江湖地位高,奧巴馬難以駕馭。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戴爾說:「她是個幾乎成為總統的人,她將會甚為堅持自己的政策主張。」《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弗里德曼,指奧希兩人關係從不密切,隨時會像喬治布殊總統和前國務卿鮑威爾那樣貌合神離。
希拉莉和奧巴馬初選時猛烈互轟,也不是一句此一時、彼一時就可輕輕帶過。當時希拉莉大打外交經驗牌,出「午夜凶鈴」廣告指自己接危機電話才能令人安心。奧巴馬老實不客氣問:「這是那碼子的外交經驗?她有談判過條約嗎?她曾處理危機嗎?答案是沒有。」
一些自由派人士也批評奧巴馬的國安班子人選沒有反戰派。但《紐約時報》指出,希拉莉、羅拔.蓋茨和瓊斯的紀錄,雖較奧巴馬鷹派味道濃,但其實三人都支持奧巴馬用「軟權力」與世界其他地區交往和協助失敗國家重建的主張,不是一味用軍力壓人,新政府會走中間派路線。
經過新一輪任命宣佈,奧巴馬不足一個月就組建了15人內閣的一半,速度之快是破了紀錄。
美聯社/美國《紐約時報》/路透社/英國《每日電訊報》
頭號任務改善美國形象
現任總統喬治布殊的單邊外交政策令美國名聲敗壞,奧巴馬打着要改善美國形象的旗號上台,希拉莉接任國務卿頭號要務是充當美國形象大使,令美國外交政策出現變化。
‧中美關係可改善
希拉莉曾指美中關係是本世紀最重要課題,去年更在《外交》兩月刊撰文指兩國合作空間大,學者認為這取態有助改善兩國關係,香港中大亞太研究所王家英估計,美國對華態度將轉好
‧加快伊拉克撤軍
曾投票支持出兵伊拉克,但去年改變立場,指美國若要恢復全球領袖角色,第一步必須撤出伊拉克,加上奧巴馬提及撤兵時間表,料美國將加快撤兵部署
‧增兵阿富汗反恐
和奧巴馬同樣認為應增兵阿富汗,並建議派出特使穿梭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協助打擊塔利班和阿蓋德
‧親以國易招反彈
親以色列立場明顯,支持以色列在西岸建圍牆,又重申耶路撒冷永遠是以色列首都,令阿拉伯世界反彈
‧盼解北韓核問題
支持和中國一起化解北韓核問題,稱要為東北亞提供一個和平架構
‧派特使接觸伊朗
曾強硬表示,若伊朗用核武對付以色列,美國會「殲滅」伊朗;但奧巴馬主張跟伊朗對話,希拉莉現傾向向伊朗暗派特使
‧對俄採強硬政策
認同喬治布殊對俄羅斯採取強硬政策,但跟奧巴馬一樣,質疑導彈盾「昂貴和不中用」
路透社/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