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盲點 - 鄧達智

小盲點 - 鄧達智

不似舊時,出門不單沒有斷斤重的旅遊書,地圖也聽天由命;因由它們貴,自己窮;後生旅行去到那裏算那裏,也怕行李過多過重。匆匆頻撲時間有限,行前作點閱讀準備對自己有利。到鎮上也不算小的著名書店,旅遊部份不要說英語的LonelyPlanet,Discovery之類,較遠的國度基本全缺,來來去去便是國內、日本、台灣、泰國、東南亞、澳紐、美加、歐洲。尤其東京台北曼谷,相信港人熟絡程度雷同深圳超過廣州。
它們真的如此吸引?還是一般港人自盲?也見一本有關中東的中文書,打開一讀,內容不差,圖片不錯,惜作者照片出現太多挑選比較粗,為本來相當靚仔的作者留下模糊印象。一些細節出錯對讀者而言是盲點,例如作者寫中東人愛吃的果仁醬為花生磨成,實為鷹嘴豆(chick-pea)細磨加入橄欖油及藏紅花粉(saffron,惜此物日貴,一般用途以次貨甚至其他替代)。
盲點是小的,只因此混合醬humus為中東人日常最常吃,配一些沙拉,橄欖,幾片麵包或nan包或比得包便算一頓,隨處撞口撞面;不好錯。自己筆下也常見盲點,例如台灣大熱《海角七號》內邊最感人為十分溫柔日語唸出七封情書,很自然以為主角之一中孝介朗誦,錯!另有其人。例如前時寫瀋陽到北京,坐D車,當地人告訴不是「動」是「洞」,因D字中間的窿窿,自己不是沒有懷過疑;想想,有那輛火車不是動?和諧號雖然比較快但仍未算最快,不會斷斷給它「動」字號,反正可帶來幾聲笑意,洞便洞!不過也引起一些內地讀者反感及好意提示。
朋友寫秘魯的「馬雅人(Mayan)」亦盲;南美安達斯山一帶土著以印加人(Incan)為多數,馬雅人散佈墨西哥及中美洲一帶。遇上好編輯當然省減這些誤會,前時寫「黃惠康醫生」,他為江浙人士,誤以為「王」,後經編輯付印前細心查看香港醫生名錄尋不到「王惠康」才輾轉斷正。執筆忘字執筆會錯意也是常見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