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參加廣州大學足球協會舉辦的球迷見面會,同學問到一個令我尷尬但又值得反思的問題:一季10至11個月、一連17個球季,當遇到狀態差、心情因工作而感煩悶時如何面對?坦白答:「間唔中偷懶。」
像這篇本來應是論戰的稿,實在欠材料。入行以來盡量堅持講過、睇過全場的賽事,才會和球迷分享,希望可溫故知新;但回看近兩周賽事,的確一而再令人失望,我亦只有偷懶,沒有分析甚麼戰術,沒有仔細指那個球員或那教練犯了甚麼錯,而是老生常談球員的一個「攰」字。
兵疲令球賽缺吸引力
由周日倫敦、曼市打吡、上周中歐聯利物浦小勝馬賽、維拉利爾再悶和曼聯、辛尼持主場未勝祖雲達斯出局,以至上一輪、第14周英超Big4、積分榜5強無入球,可說沒一仗如預期般精采,或許8月到現在足3個月,真夠球員疲累、亦對比賽感煩悶。
近季,大部份球隊流行兩套陣容「服侍」聯賽、盃賽,雖然這安排有利培育新人,但亦直接減低觀眾入場意欲。由於金融震動背景,多個賽事入座率雪上加霜,財務仍較健全的如米杜士堡,仍有能力積極設法吸引球迷入場,包括金錢津貼;但其他球隊冇計下,似乎改變策略,盃賽仍用近乎原陣,以保證吸引力,為票房盡點力。
在以上提到的盃賽中,祖記作客辛尼特亦預計不到,兩名超級老將廸比亞路、尼維特踢正選,AC作客樸茅亦近乎以完陣「上機」,賽前這幾隊強隊都被計算可作適量留力,結果用主力得不償失。為職業波健康發展,歐洲足協、各地足總減少比賽場數吧!
丁偉傑
nowTV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