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死可殺,必生可虜」 - 李碧華

「必死可殺,必生可虜」 - 李碧華

絕食抗議,應是鬥爭中最後一步,也是豁出去一招,因為回頭不易,下台階難尋。
震天價響要死通常死不了,到處張揚「輕生」念頭,正好反映「貪生」──想人聽到有所行動寬鬆過關?太天真了。真正豁命絕食,意志力極重要,義無反顧才成事。有政治犯絕食四年多,被強制注射營養打點滴三千多次,死就死,又如何?做秀的人偷喝含顆粒的米水,當然被恥笑。
《孫子兵法》「九變篇」道:
「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人一定會有弱點。不談戰場,就說絕食:企圖絕地大反攻的一場戲。
五種危險的弱點是:──有勇無謀只知死拼的,會被敵人誘殺;貪生怕死的,一旦面對大限,會被敵人俘虜;性急易怒的,經不起欺侮挑釁而妄動;廉潔自持重視名譽,受不起汙辱致喪失理智;愛護民眾體恤下情,會陷入敵人煩擾之中……
一瞅那打着「悲情牌」擾攘絕食的人,既非廉潔亦不愛民,吮盡民脂民膏還A組織的錢,為人扭計縮骨善謀略,不敢壯烈犧牲。剩下來的,就是「必生可虜」──這也是「求仁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