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女人妥協 - 高慧然

向女人妥協 - 高慧然

巿道雖差,踏入深秋,換季手袋還是接二連三地上巿了,商家覷準了女人愛敗家的軟肋,所以,有人說女人才是消費巿場最大的生力軍。
各大牌子的手袋除了大膽加入不同動物的皮毛作為秋冬元素,最有趣的是,設計師們不約而同把手袋的實用性納入考慮範圍,側袋、前袋紛紛現身,是設計師變得務實了,還是終究學會了妥協?
一直以來,名牌手袋最大的特點是實用性欠奉。某些手袋的設計甚至與環保袋類同,無間格無側袋無前袋,外表光鮮的手袋,內櫳往往是一個亂葬崗,讓用家苦不堪言。所以,我每次看到男用皮包裏面整齊的間格,分門別類的袋中袋設計,總是特別深刻地體會到男女的不平等。
沒錯,男女不平等凸顯在手袋的設計上,名牌手袋是給消費型女人設計的,而不是創造型女人。這類女人,最初拎的只是小小的晚裝袋,裏面放的是一管唇膏、一小枝香水。她們由司機接送,直接由一個地方去到另一個地方,不必用手袋攜帶鎖匙、銀包、散紙、羊絨披肩,甚至也不必隨身攜帶證明自己身份的證件。
手袋容積一點點變大的過程,就像高跟鞋的鞋跟一點點變粗那樣,是女人一點一點真正走向社會的過程。她們不但是消費者,也是巿場財富的創造者,女人外出,不再是去波場做男人的點綴品,而是拎着手袋去工作。所以,女人的手袋終將變得像男性皮包那樣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