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連續上升4個交易日,上周一至周四期間,吸引近4.4億元資金流向恒指熊證及1.1億元資金流向恒指傳統認沽證,這情況於上周五持續,但或因投資者早於上周一至周四期間已買入熊證及認沽證,上周五流入相關工具的資金稍為減少,不少更選擇把較貼價之熊證止蝕離場,並轉移至收回價遠一點的選擇。比較有趣的現象是,除港股以外,道指亦連升4個交易日,不少投資者亦藉此購入道指認沽證,11月24日至27日期間有近1700萬元資金流入。另外,上周五亦見部份資金選擇A50中國基金(2823)認購證,注意上周五A50宣佈派發末期息0.0185元,上周五看到相關認購證受股息上升消息而出現負面影響,相反其認沽證則出現正面影響。
上周雖有不少投資者選擇把牛證及認購證沽出,但整體仍有近3.3億元資金流入窩輪及牛熊證市場,主要來自恒指熊證及恒指認沽證,基本上,大部份股票認購證及認沽證均出現資金流走情況,道指認沽證可算是非恒指類別中,流入資金較多的一項,僅次於國壽(2628)熊證。
六行窩輪未受刺激
國家繼續推出多項措施,當中包括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但細看對中資銀行股的窩輪成交刺激不大,因六行相關窩輪上周五成交佔整體窩輪成交只約有16%,當中11%來自建行(939)窩輪,而資金流向上,除信行(998)認購證輕微流入140萬元外,其他均出現資金流走情況,最多是建行認購證,流出金額約2900萬元。投資者須留意場外期權波幅繼續有下調壓力,當中特別是向來波幅偏高的中資油股及銀行股窩輪,投資者作投資時,可考慮盡量以較長期之窩輪或不受波幅影響之牛熊證作為投資工具。
德銀環球市場證券部
(撰寫人為德銀環球市場證券部之代表,本身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撰寫人並無持有文章提及之證券,而德意志證券是德銀認股證及牛熊證之流通量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