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融海嘯殺傷力,連可令經濟增長率提高1個百分點的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刺激經濟方案,中央亦嫌力度不足,惟有藉狠減息「保八」。不過,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提出警告,指11月部份經濟指標呈加速放緩迹象,為提振內需振興經濟,中央將繼續落重藥救市,重點將是鼓勵就業、提高低收入家庭補貼、改變燃油稅制等。 記者:陳韻妍
張平出席國新會記者會上表示,國際經濟金融環境急劇變化,趨勢更是「來勢猛、變化大、影響深」,令內地經濟轉壞壓力不斷加大,本月一些經濟指標不但進一步放緩,部份企業出現經營困難,特別是出口企業,有些甚至出現停產或半停產狀態,農民工人被迫返鄉,可見經濟增長放緩對就業的影響,預計明年失業率會有上升壓力,故中央會研究研究多項鼓勵就業的經濟政策。
警告經濟指標加速放緩
為抵禦國際經濟環境對內地的不利影響,防止經濟增長放緩速度加快及出現大幅波動,中央將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原則出招,4萬億元刺激經濟方案中,重點是解決民生、基礎設施、生態環保、加強災後重建等問題,大約2.2萬億元用來改善民生,1.8萬億元加快基建上馬。
張平指出,4萬億元刺激經濟措施只是全國社會投資的一部份,預計今年總投資額超過17萬億元,明年增至約20萬億元。
按「快重準實」原則出招
至於第四季1000億元計劃亦會按照「快、重、準、實」原則選擇項目投資,當中已動用其中四成資金,涉及一些建設中或已完成前期工作的項目,惟絕不會出現重複建設。在刺激內需方面,中央會繼續提高低收入家庭的保障、員工福利及退休金水平,同時會調高農產品價格,扶助農民就業,並進一步增加社會保障。
對於人民銀行周三大手減息1.08厘,張平解釋這是減慢經濟下滑的一個項目,中央還會陸續推出更多項目,「中央政府確定的宏觀經濟政策是靈活審慎,根據當前經濟發展狀況適時地採取必要政策,減息是一個刺激經濟增長的必要措施」。
評級公司穆廸發表報告表示,人行今次減息108點子,是自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以來的最大降幅,反映中國經濟放緩速度較早前預期的更為急速,當局決心避免嚴重的經濟下滑,而可能會引發社會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