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關注月 專家促訂普查指引

肺癌關注月 專家促訂普查指引

【本報訊】肺癌是本港頭號癌症殺手,每年約有3,500人死於此病,有胸肺科專家指出,肺癌早期病徵不明顯,令患者普遍在末期才確診,生存機會大減,若當局能夠定下肺癌普查指引,相信可增加早期發現及治療的比率。

標靶治療成效顯著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胸肺內科臨床助理教授何重文指出,早期肺癌的病徵主要是咳嗽、氣促、胸部痛楚、聲啞、食慾及體重下降等,由於症狀缺乏特異性,容易被忽略,病人多數於肺癌後期才獲確診,大大增加治療難度,現時第三期癌病者的存活率只得7.5%,末期病者存活率更不足1%。
何重文表示吸煙及二手煙等都是導致肺癌的元凶,煮食油煙、燃燒香燭產生的煙霧、室內氡氣等也可致肺癌,當局盡快制訂肺癌健康普查指引,鼓勵市民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可令更多患者透過普查及早確診與治療。
醫學界近年治療末期肺癌有新突破,何重文表示除了傳統的放射治療及化療外,可使用標靶藥物治療抑制癌細胞生長,例如引用標靶治療幫助第一線化療失敗的患者。
為了加強市民對肺癌的認識,防癌天使服務協會主辦「肺癌關注月」,由上周起為期一個月內,透過校園講座及公開活動等,提高公眾對肺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