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唯一的換肝中心瑪麗醫院肝內、外科制度混亂,病人最終成受害者。47歲的佘季芳去年1月到瑪麗醫院求醫,但內科醫生遲遲未有將其病歷轉介予外科醫生,延誤她排隊換肝達9個月,最終錯過換肝時機病亡。多個團體批評瑪麗醫院換肝中心制度混亂,嚴重危害病人健康。 記者:梁瑞琼、白琳
任職港燈的佘季芳06年底確診患有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去年1月獲私家醫生轉介至瑪麗醫院肝內科跟進,曾被港大內科學系講座教授黎青龍問症;3月5日他建議暫停手術,即日出院,只安排佘到門診覆診。然而,病人到肝內外科覆診七次後,9月7日再次入院,雖有同事願意捐肝,但她已出現腎衰竭,不適合進行手術,並於10日後病亡。
外科一直未收到檔案
死者丈夫趙復新憶述,妻子分別於去年3月、5月及9月4日到肝外科覆診,當值醫生戚夏穎及陳詩正均指她病情嚴重,需要接受換肝手術,但未收到內科交來的移植檔案,故一直未有正式輪候換肝。肝內科醫生畢耀權及孔凡毅則表示部份醫生對病症有不同意見。
今年3月及7月,趙復新收到兩封匿名信件,其中一封直指黎青龍疏忽,導致其妻未能及時得到治療。信件並附有三頁死者生前的檢驗數據,反映病情嚴重,4月已可列入換肝名單。
他批評內、外科醫生欠溝通,剝奪其妻的生存權利,「點解九個月都交唔到file,醫生等於有牌殺人,失誤時唔需要負責,瑪麗係唯一嘅換肝中心,如果有問題,所有肝病人都有影響。」他遂向病人組織求助,並向死因庭申請研訊。
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指出,警方已進行死因調查並正準備報告,預計將會知道能否開庭研訊。
他表示,個案反映瑪麗換肝中心欠缺完善轉介制度,擔心影響所有肝病患者,促請院方作出改善,以及提高肝移植計分的透明度。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梁家傑稱,將向立法會提出質詢,並要求作個案跟進。
肝康會發言人查錫我稱,自威爾斯親王醫院的換肝中心關閉後,瑪麗醫院不勝荷負,令病人成為最終受害者,「未到嚴重嘅唔轉介,到嚴重嘅醫生就話冇機會而唔轉介,好多人唔知可以換肝就死咗。」
瑪麗醫院發言人表示,有關病人的個案已交由死因裁判官跟進。對於病人離世,院方向其家人致深切慰問。本報曾聯絡黎青龍,但其秘書表示黎不作任何回應。
疑黎青龍錯用評估指數
【本報訊】肝病患者佘季芳等不及換肝去世,疑因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及肝臟組主管黎青龍犯上三大錯誤。據悉,黎青龍錯用評估指數標準,又沒有定期重新評估病情,更為隱瞞錯失而拒絕轉介病人往外科部。
佘秀芳患上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消息人士透露,此症只佔需要換肝病人的1至2%,源於膽管發炎及壞死,再破壞肝臟。其餘大部份個案的病因則源自肝臟,包括乙肝病毒誘發的肝硬化或酒精性肝衰竭。因此兩者的評估方式不同,前者應按照「MAYO」指數決定病人應否輪候換肝,後者則屬較常用的「MELD」指數。當病人參與輪候,則統一以MELD指數決定輪候次序。
指在內科隻手遮天
兩種指數均包括病人的黃疸素水平及血凝結指數,但計算方式不同。消息人士指,黎青龍只按MELD指數評估佘秀芳的病情,決定她毋須輪候換肝,卻沒有參考MAYO指數。這類病人應每三個月重新接受評估,監察病情有否突然惡化,但黎青龍自從初次診症後,就沒再重新評估MAYO指數。
當外科發現上述個案後,黎青龍為隱瞞事件,不肯把病人轉交往外科。消息人士形容黎青龍在內科「隻手遮天」,不受監管,外科也束手無策,「佢唔肯交個病人出嚟,外科唔通去內科度搶呀?」
你想知 想講 想問?
你的親友有否近似經歷?可否告訴我們?
請即上《蘋果》網頁 http://appledaily.atnext.com留言喇!
或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11 手機短訊:638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