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雷曼兄弟迷你債券事件暴露了特區財金機構對金融服務及銷售問題監管不力,立法會昨天通過動議,促請政府進行改革,設立統一機構進行監管,負責答辯的署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梁鳳儀擔心,過份的監管將扼殺投資者的選擇,但承認政府有檢討監管機構的必要。
提出原動議的公民黨湯家驊指出,目前監管金融行業的產品及機構政出多門,功能及資源都有架床叠屋之嫌,認為特區應仿效外國不少地區,設立統一監管機構,為市場提供更好的風險評估及賠償機制,更好地保障投資者的權益。
梁鳳儀力撐四機構
民建聯陳鑑林也諷指「專業財金人才成為壞賬嘅化妝師,推銷衍生產品不遺餘力,令金融市場變為金融賭場」,因此有加強規管金融機構的必要。自由黨主席劉健儀也形容現有金融機構對市場的監管可謂「千瘡百孔」,必須加以改革。
有議員也將矛頭指向金管局,前綫劉慧卿說,「金管局(處理手法)令市民非常震驚;令市民成日要通街走,哭哭啼啼」,指金管局已令特區蒙上極大污點。
梁鳳儀回應時力撐特區現有四個金融監管機構,包括金管局、證監會、保監處及積金局各有功能,但承認隨着投資產品日趨複雜,有需要不斷檢討現有機制是否有效。她又指監管機構在金融海嘯下面對前所未有的測試,當局會在金管局及證監會完成雷曼調查後,再研究如何進行改善。
明年2至7月聆訊
此外,立法會秘書處昨日向雷曼小組成員發出文件指出,考慮過去專責委員會各階段的必要工作所需時間,建議小組下月至明年1月就籌備工作進行內部討論,明年2月至7月進行聆訊,並視乎工作進度,在其後8個星期擬備報告及進行內部商議。秘書處又稱經小組主席同意,已預留明年2月至7月初,每周二及周五早上時段供立法會舉行聆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