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危為機」已是老生常談,能否實現,筆者對香港政府不敢抱太大希望,不是能力問題,而是香港這小地方之危,怎能與960萬平方公里遼闊的祖國相提並論。單是油價議題,最近同時在兩地政治和經濟層面發生事端!
油價從7月份的142美元,到最近曾跌穿50美元,短短4個月內逾60%跌幅,一般消費者本應樂見,但在資訊發達年代,當消費者得知成本下降,但零售價沒完全反映時,矛頭除指向以利潤掛帥的私人公司,政府角色也備受質詢。香港和中國政府,不就身同感受嗎?
油價機制接軌國際
國內由於物價控制,當周邊油價不斷上升時,成品油零售價牢牢控制在發改委手上,沒跟實際成本拉近,後來更發展到油公司要倒貼。當然,為讓中石油和中石化盤數好看一點,國家只能盡力而為,以巨額回贈兩大國企。中石化05年獲補貼近100億元(人民幣.下同)、06年約50億元、07年49億元、08年一季度獲74億元。由於羊毛不能出在羊身上,中央和一些內地專家一直倡議與世界接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就是希望這種油公司不用做好也能含糊過關,向阿爺伸手的遊戲規則,能重新訂立。
最近,國內傳言開徵燃油稅和更靈活的成品油價格。前者是以國家徵稅,代替地方部份已失控或過時的稅項,例如養路費和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站點等。燃油稅稅率如能順利從低點如20%,遞增到100%,日後將成調控成品油零售價工具。當然成功與否,必先擺平地方政府,如何讓他們自願放棄既有利益?
受惠行業靜觀其變
關於更靈活的成品油價格,有報道會先從最高零售價入手,但當前油價下跌,部份地方和小型煉油廠已重新開動工廠設備,和幾家大型國企競爭這個現在變成有利可圖的市場。這種在我們看來正常的市場活動,偏偏被國內看成不穩定性問題,更讓有關方面小心翼翼處理這個「與世界接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
筆者對中國政府處理國家問題的周詳,一直佩服,因要在那麼複雜的人、物、事中找到平衡和進步,不容易!但對投資者選擇政府周詳政策受惠行業,以上能源一類,還是靜觀其變。
因念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