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健康 - 塵翎

病態健康 - 塵翎

在紐約,有時會懷疑自己活得不夠健康。街頭巷尾的健康食品店、維他命店,時刻提醒我是否忘記補給身體所需。速食店的快餐,逐項逐項列明食物的卡路里,令人驚心,不知是否需要先計算好熱量才選餐單。連中央公園外的小食車賣熱狗,也分不同卡路里的香腸。
還有還有,現在已入冬了,走在街上還是會收到無數健身室的宣傳單張,引誘人去曬個全身古銅色。更不用說,隨時在街角會遇上的緩跑隊伍,衣履單薄、塞着耳機,起勁在街上跑呀跑,讓其他瑟縮在寒風中的路人為自己的懶惰感到羞愧。
到便利店或報攤,當眼處盡是健康雜誌,林林總總,封面總是那些標準的健美男女,頭髮齊整、唇紅齒白地擺着甫士。光明、標準、健康。我沒有看見過別的城市有那麼多性質類近的健康刊物。
這些是美國生活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健康近乎病態。然而,數據又顯示,這國家的憂鬱症病者也很多,名為「百憂解之國」(百憂解Prozac是抗抑鬱藥物)。
就是這種矛盾教人失措。主流價值觀對「健康」發出嚴謹的指示,在生活範圍裏無孔不入,所定的標準劃一而單一,製造錯覺不符合這些「模」的,即不夠健康,難以生存。這背後一定藏有某種集體憂慮,像是說若不嚴加管控,就會全民失序、生病。
看見雜誌封面上那些快樂而健康的公民模範,像泥膠公仔一樣,連笑容也像奧巴馬那樣自信,美國精神大概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