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西九 - 塵翎

再看西九 - 塵翎

有些話說出來或會讓一些人生氣,但我還是想說,前幾年西九龍文化區的計劃觸礁,仍令我覺得可惜。由地產商主導當然可以惹來批評,這方面我也有保留,不過,我是挺欣賞找來巴黎龐比度中心與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合作。
坦白說,香港不是沒有藝術行政與管理人才。但一所藝術館,需要的不僅是人才。新西九計劃由政府自己來,把財政負擔轉嫁給納稅人,稍減地產味,但那個不知風格是甚麼的藝術館與有關財政分配仍令人茫然。購置藏品的預算不少,卻未必可買到多少有價值的,行內人都提出意見了,不贅。
找龐比度或古根漢合作,要的自然是人家的經驗、視野、藏品與管理軟件。這些是國際級的藝術館,作用是示範作用,開開眼界也是好,不必千里跑去巴黎或紐約,藏品輪流從總部調來,起碼令定期展覽多加份量。借助外力又不等於滅絕本土特色,在國際平台也可闢出本土藝術空間,對於本土藝術界,則是一條通向國際舞台的軌道。
龐比度與古根漢給我最深刻的印象,還不是它們的展品,而是館方的藝術教育十分出色。一個城市級(或國家級)藝術館,若要發揮文化影響力,首要是養成自身的生命力,倒過來培育城市的品味與下一代的素養。龐比度花很多資源讓孩子愛上藝術,古根漢着意與公眾交流,紐約總壇不只是展館,還有劇場與各式活動,令人去完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