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官員畢竟只是人,豈萬能?
只怕他們雖知非萬能卻關在冷氣間料理市政萬機,未知外間實際情況,施政效果既失效亦累人。
再次回到單車座上不過一年,自己親歷、聽聞之單車失事事件頻仍;一些是騎單車者自己大意,例如剛過的星期天於大埔新娘潭舉行之香港單車聯會主辦全港公路單車賽的少年受傷事件是一例。但上月大埔單車徑之發燒友衝向運輸署設立之減速路障欄死亡事件則與單車徑設施差錯所引致。事後未見運輸署有任何單車徑改進行動,依然故我,處處盲點。筆者如非單車發燒友亦未能感受那番危險。
單車徑差,路障危險;相比跑山單車安全得多,最危險反而來自行人與汽車,又尤其貨車。筆者月前駛經元朗凹頭,只因單車徑上企滿等候巴士的學生與家長,車鈴長響竟然無人理會,為閃避免撞傷小朋友始導致自己「炒車」,傷了左邊身體好幾個位置,左肩左膝的傷痕相信永遠不會復元。自此更發覺香港人之公民意識低落插水之深的程度,未知他們聽覺失聰?在狂向手機說話,在聽音樂或賭馬?或心不在焉……反正運輸署設立之行人路絕對不會少也不會窄,但行路人似走難,流離失所之態實明顯,那種浮移的走路方式可見我們市民精神狀態一二。行人路不走,卻偏偏散佈本來已不充裕的單車徑,就是騎車者長響車鈴,他們也毫不知覺,為騎車者及他們自己構成危險是其一,最可悲還是香港人淪落散漫的精神。
香港有山有海,識欣賞者當明白我們坐擁世間美景,騎單車熱愛者日眾,看周末路上的單車客人數可知,然而單車徑設施及數量之差,路人未能相讓之恥,實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