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集團曾是全球市值最大銀行,但亦捱不住海嘯摧殘,上周五市值跌至僅得205億美元,全球排名急降至第46位,市值遠低於排名第42位的本港銀行恒生銀行(011)。
花旗集團的金融王國悄悄落幕,背後的始作俑者正是前財長魯賓(RobertRubin)及花旗前總裁(CEO)普林斯(CharlesPrince)。
魯賓在克林頓時代擔任財長時,令銀行跳出傳統貸款框框,准許從事各種金融活動獲利,間接令花旗集團日益壯大。1999年,魯賓以高級顧問身份,加入花旗董事局,花旗集團前總裁普林斯視魯賓為智者,對他言聽計從。
魯賓鼓吹CDO等勇進投資
魯賓一直鼓吹在資本市場上採取更勇進手段,由於花旗遠遠落後大摩及高盛,因此認為要大肆提高花旗的銀行固定收入證券業務,包括日後演變成有毒資產之一的債務抵押債券(CDO)。花旗內部消息人士及分析員均認為,魯賓及普林斯是導致花旗弄致如斯不堪下場的罪魁禍首。
沙地王子增持 難起死回生
過往花旗集團遇上財困亦能化險為夷。有「中東股神」之稱的沙地王子阿爾瓦利德(Alwaleed)早在91年與花旗結緣,當時花旗集團前身花旗公司(Citicorp)出現財政困難,阿爾瓦利德投資旗艦KingdomHoldingCompany(KHC)認為花旗價值被低估,斥資5.9億美元獲15%可兌換優先股股權,不但令花旗渡過財務危機,更一躍而成花旗最大股東。
其後,花旗股權經多次拆細及併股,阿爾瓦利德持股量被攤薄至4%。現時他持有的花旗市值約8.72億美元,較07年高位每股42美元慘蝕九成。不過,阿爾瓦利德上周五仍表示,會增持至5%,但無助刺激花旗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