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個城市閹割成愚民社會,最好的辦法,是從歷史教育着手─先把歷史這門學問,貶為可有可無的學科,然後把歷史的中學課程,搞得枯燥而沉悶;最後,社會下一代的氣氛,是以不識歷史為榮,以不了解以前的事情為in,不但不知道誰是,譬如說:陳布雷或湯恩伯,漸漸,連任劍輝的粵曲和羅文的歌曲,都視為「老餅」。
然而,羅馬演說家西塞羅(Cicero)說:「不知道你出生以前的事情,會令你一生都是一個兒童。」(Nottoknowwhathappenedbeforeyouwerebornistobeachildallyourlife)。意思就是:沒有歷史常識的人,一生都頭腦簡單,思想幼稚,像兒童一樣受擺布,從來沒有長大過。
西塞羅很聰明,他能預見二千年後遠東一個消費型社會的風氣,對於上一代的人與事,一概不知,是「年輕」和「潮型」的代表,配合美國的麥當勞、DVD打機潮,當世界變成一個「市場」,人成為消費者,社會完成「小兒化」(infantilisation),人誤以為「天真」等同「純潔」,西方的商品,從電腦遊戲到網絡的Facebook,都以心智還沒有成熟的人為目標,閣下要一生都維持幼稚的心態,才可以讓跨國企業和極權政府,騎在你的頭上,一個賺你的錢,一個把你和你的子女改造成愚蠢的yes-man。
一切都從小學的歷史教育開始:歷史根本不需要「歪曲」,只要課文設計刻板,詞彙枯燥,教師沉悶,然後社會漸漸把這一科列為雜耍。英國人自己最愛歷史,英國是歷史學家輩出的知識之鄉,管治殖民地香港,把中國人改造成厭倦歷史的消費動物,其中智慧,已經很令人佩服;撤走之後,特區政府所謂「當家作主」,延續了英國海外管治的精神,把中國歷史科合併的合併,世界史取消的取消,令四五十歲的大嬸和高官,談吐舉止都像小孩,一說到以前的事,一臉茫然,更令人五體投地。
與英國知識界的朋友交談,我都向他們豎起大拇指,表示敬服:你們順水推舟,對於這一點,中國也暗暗感激,大家都需要一群沒有記憶的順民,如此奇妙而含蓄的權術,當日是如何設計,人同此心,歷任港督,驅使本地的政務官一起,大家執行成功的?這是比建金字塔更偉大的工程,好嘢。我豎起一個V字,說:Y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