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好友曾說,她從來沒有在香港的朋友圈子中聽過有人滿意所做的工作。當她聽到身處加國的朋友說熱愛自己的工作時,教她驚訝不已。
環顧身邊友好,都從事於別人眼中還算不錯的職業,由職位、人工、社會地位以至工種,絕對見得人。況且,大致上都是與各人的興趣、能力和價值觀相合的自家選擇。金融風暴沙士都打不爛飯碗,面前金融海嘯對他們的直接影響亦應該相對較小,如此勢頭下仍然能夠貢獻所長創造價值,實在應該感恩。偏偏,我們都喜歡挑出千萬個理由去說服自己現時的工作、上司、同事、公司、文化、制度是多麼的不合心意,忘記了當初是緣何想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吸引的條件很快就敵不過每天多一些的骨頭,一不留神,跌進只能往負面鑽探的危險警戒線,影響身心健康。每天對着討厭的人和事又不能出離,負面情緒卻偏要被現代西方管理思維裏倡導的專業化(professionalism)羈絆和壓抑。要「pro」,就得要在任何厭惡的情況之下亦能交出專業水平的功課。看見每天都做着自己根本不相信的工作,想離開卻又不得要領的同事,真確體會何謂怨憎會之苦。
有曰緣合而生、緣散則滅。原因與條件的出現,成就了果。只要其中一個成分轉變或消失,果亦不同。當想到世間不會有永遠不變的原因和條件的組合時,能否令我們欣然接受暫時不合意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