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我由5年前第一次寫時裝專欄那天已經立志要寫,一天推一天,3年又3年結果拖到今日才寫。一直拖延的藉口是:一定要做好資料搜集,這個題目對我來說太神聖,在我的少年時裝回憶中地位特別,不能辜負。
結果是我終於明白:一定要盡早寫,明年寫一定比今年差,今年寫已比去年差。因為憑一己之力幾乎冇資料可搜集吧,只能憑記憶,寫得幾多是幾多,而我的記憶力,不幸地,如常人一樣,隨年紀增長,正不斷衰退。
換一個角度看吧,當拋磚引玉也好,現在根據自己的印象背默出來,有人經過看到的話,發現可補充的地方、有錯誤的地方,就給我一個e-mail吧。
簡史
應該是1985至1989年吧,尖沙嘴新世界中心第二地庫(注意,是第二地庫,Basement2,這個很重要,一切革命源於指定的這一樓層,要specify)因為聚集了多間日本與英國(日本為主)新興牌子的時裝店,曾經是香港時裝零售最「前衞」的地方。老實講,我不知是那一間最先選在這裏開業,才「物以類聚」引致後來的興旺,也不知道這個潮流頂尖地式微前,守到最後一刻的是那一間,我只遇上它最黃金的年代──對那個年代的年輕人來說,但凡被梅艷芳着過或在《號外》雜誌上登過廣告的日本時裝牌子,都被鍍上一種最時髦的光芒,都有朝拜的必要(對,正寫是「朝拜」,不是近年大家習非成是的「潮拜」)。
我再強調一次,這不是正史,是從我一人回憶中挖出來有關80年代新世界中心的美好印象,所以可能錯漏多多,歡迎指正。
JunMen
沿新世界中心近東急百貨正門那邊的扶手電梯直下第二地庫,正是當年「美好新世界」的龍頭位置,而龍頭中的龍頭則是這一間──JunMen,一個專賣闊袍大袖近藤真彥式西裝的日本中價牌子,是記憶中最早在這裏興起的牌子之一,90年代這個brand的專門店應已撤出香港,但今天日本的丸井百貨仍有它的counter呀,雖然設計師大概已換了十幾代吧。
TokioKumagi
漢字是熊谷登喜夫,風格上我會說是接近今天的N.Hollywood,是以傳統西裝變奏出來的潮服,最傳奇的地方是這個品牌在最如日方中的1987年,設計師因愛滋病(亦有說因肝癌)猝逝。留下的brandname曾由後來日本的另一大師MasakiMatsushima接手,我在2000年逛曼谷EmporiumCentre居然還發現有這個牌子的手袋專門店。
軟硬天師1991年出版的《車欠石更》中的《川保久齡大戰山本耀司》裏,歌詞裏都有TokioKumagi㗎。
Domon
另一在新世界第二地庫設店的日本男裝牌子,它與JunMen當年走紅的程度是──在泰國SiamCentre都有冒牌A貨。
Domon的風格與JunMen接近,名物是用運動衫針織料做的黑色樽領衫。
CommeCaDuMode
是較後期登陸新世界第二地庫的日本品牌,十幾歲的我唔識世界一知半解,見都是Comme字開頭的,以為這牌子都是川久保玲設計的,後來發現了真相,有點不忿氣,覺得有人博大霧,當然都是熱血青年的偏激吧。
GrassMen
「美好新世界」中印象最深刻的日本男裝牌子之一,特點是用色很激,鮮綠色闊膊西裝配白色大粒膠鈕釦,再加新奇士橙色恤衫和彩紫色蘿蔔褲,你見過未?在80年代的男裝界可是膽大包天的事,那個年代因為年少無金,很後悔沒有買過這個牌子的東西來收藏。
好多好多年之後,我才知道這間店的主人是誰,你估係邊個?原來是當年未入娛樂圈的雷宇揚,有次我還問他有沒有剩低任何這個牌子的古物借我拍照寫稿,結果他也好人到真的回老家摷,幾個星期後也很有誠意地回電給我:「只剩一對鞋,其餘都丟了」,在此講聲謝謝。
?????
這就是這篇稿「今年寫好過明年寫」的原因之一了,舊年我還明明記得這個毗鄰GrassMen的日本牌子,今年我想了很久很久就是記不起來,只記得,它的香港區代理是洪羅拔,因此梅艷芳在「壞女孩」至「妖女」年代穿不少這個牌子的衫捧場,好像是KoshioSato還是ArstonVolaju之類的串法,不敢肯定,誰的記憶好幫幫我?
BritishColony
以上這批來自日本的前衞牌子,如果沒有記錯,包括本文提及的頭三個品牌,都是一位當年的潮流教父PaulLau先生引入香港,並選址新世界第二地庫開業的。
他勁的地方是,除了獨具慧眼和膽識,移植了一批日本新浪潮男裝牌子來港開舖外,後來還看準了英倫設計師會是下一波的流行,在新世界第二地庫又開了一間專賣大不列顛multi-brand的時裝店──BritishColony,為這班當年在港還未有銷售點的飛仔衫找到了「殖民地」,當中包括TimneyFowler、JasperConran等等,我覺得是80年代香港時裝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PaulLau先生聽說後來轉戰保險界,在90年代中結束了整個美好新世界的皇朝。
後話
一版紙的長度一個人的記憶,我自己都認為這一篇錯漏多多,沒有機會探討以下這些都和80年代NewWorldCentre有關的東西,例如:1.我專攻男裝,同一層樓的Zeta便未涉獵;2.我真的不記得Matsuda在那兒有沒有開過shop了;3.還有一間好像叫三六軒專賣一個發音類似Galluggi的意大利牌子,我也很缺資料;4.山本寬齋先生的副線KansaiMan肯定有在第二地庫開過,店主好像是後來轉往舞台劇導演界發展的劉澤源先生,但更詳細的,我都記不起來了……
當然還有當年美好新世界周邊的有趣風暴,例如以12星座12間disco為賣點的BarCity,同一座建築物另一邊,起用未出道的張曼玉作為開幕廣告imagegirl的東急百貨,希望擇日再講,但如果你是20歲以下,覺得今期我寫的東西你完全看不明,對不起,阻咗你咁耐時間,我都知這是個loveit或者hateit沒有中間位置的題目,但請原諒我仍冒這個險執行這個「任務」,因為這是冇乜其他人寫過,所以我不得不寫的題目,因為對於我們這群吸收80年代時裝營養長大的所謂香港潮人,新世界第二地庫有我們的根,或一顆埋了20多年還未引爆的炸彈。
本周小解
這是上期尖東的續篇,我當然知道新世界中心不算尖東一部份,但它的地理位置從步行者的主觀遊走經驗來說,就會不是尖東的終點,至少都是反方向的大門吧,它們的興衰也息息相關,故撥作上下集寫。對這個題目不感興趣的人,謝謝你們仍陪了我兩期,你們甩難了,下期終於轉話題啦。
但喜歡這一篇的人,如果除了我之外還有的話,下次在街上遇到我,請告訴我一聲,這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謝謝。
Textby黃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