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電腦首頁多年來都是NBA官方網,前幾日瞓醒打開電腦,見到換上圖像化的新介面,極盡美輪美奐;按下去,自動彈出比賽資料和視像片段的選項(雖然我的電腦load得很慢),比之前的半桶水改版先進。
科技先進,讓一切都唾手可得。早在九十年代愛上NBA之時,不要說互聯網,就連電腦也是稀有品;當時《JumpShoot》和《Rock》都未面世,本地報紙對NBA的報道少得可憐。我的籃球知識,除了來自每星期一次、由劉勇和潘克廉旁述的明珠台直播,就是靠學校訂閱的《SCMP》。
記得每次收到報紙,都飛快揭到體育版,慢慢一字一句地看昨日的戰果,之後再慢慢暗記各隊排名;更試過睇得太入神,上堂時被阿sir捉到,不過見到看的是《SCMP》,以為我在勤力自修英文,頂多哦兩句就算。
「全像技術」似足星球大戰
由黑白報紙到今日電腦螢光幕上的五彩介面,中間不過十幾年光景。正如小時候看《星球大戰》,見到尤達大師和一眾Jedi開「立體視像會議」,心裏總以為這是來自外太空的高科技;想不到早前美國總統大選,最叫我震撼的不是誕生首位黑人總統,而是CNN以「全像技術」(Hologram),把在外面採訪的記者「射」回錄影廠,讓觀眾看到記者的立體影像。嘩,簡直與《星球大戰》一模一樣。
科技發達,讓我們接受無限量資訊,朋友慨嘆,周末直播十多廿場足球賽事,轉台也轉到手軟。像NBA每日不間斷地直播氾濫,但質素卻從沒提高。今日個別球星水平可能勝於從前,但相比九十年代的百花齊放,其實整體水準正在倒退。
就算將來NBA以「全像技術」直播,若最重要的比賽質素沒有提升,那一切高科技都不過是鏡花水月罷了。
文:仙道彬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