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遷烽火台 - 左丁山

暫遷烽火台 - 左丁山

一位中大學生來電郵問左丁山對中大「拆卸烽火台」一事之意見。於是問吓中大新鮮人學生Y,問佢與同學如何討論。學生Y話同學之間討論不多,但佢自己就睇過一啲學生會同學嘅文字,覺得拆烽火台類似拆天星碼頭,毀掉集體回憶,要反對。但中大冇話拆「天星」吖,只係在建築地底圖書館期間,將烽火台搬開,保存,一年後就搬回原址,劉校長(見電視台新聞報導)仲保證:「一寸不會少」㖭。
學生Y話:「唔知噃,校長有講過咩?」原來佢只係睇《蘋果日報》嘅報導,掌握資料不足。咁啱學生Y嘅爸爸與伯父都係工程師,以前參與過地下鐵路嘅建築工程,挖過地洞,清楚了解(一)挖開地面向下掘與(二)挖地洞,不影響地面而向下掘兩者之分別。後者嘅工程費用係比前者貴好多嘅,而且速度慢啲,複雜好多,工程費用當然完全唔同啦。左丁山叫學生Y與父親討論吓,當係一課通識教育。
左丁山認為擴建中大圖書館以應付二○一二年三改四之需要,有其逼切性。同時,中大烽火台係中大學運之象徵,朱銘雕塑「門」係外來訪客必到之地,已成為朱銘嘅傳世代表作,任何一位中大校長都唔敢拆咗佢。為咗得到平衡,建築/工程師諗盡辦法,先將烽火台一磚一石用數碼拍照、標籤,拆後保存妥當,工程完成後在原址豎立,係一個可以接受嘅妥協。如果樣樣都話唔得,絕無妥協餘地嘅話,就好似將中大校圈「冰鮮保存」,完全唔可以發展。
今日之建設,係為咗明日之學生,二○一二年會係學生Y細佬(如果佢考到嘅話)入中大之年,到時學生Y或已畢業離校,畢業之時仍然可在烽火台影相,而佢弟弟就有新嘅擴大圖書館可用,學生Y與同學有何損失呀?諗唔到。中大校友有何損失呀?諗唔到,除非校友日日返中大到烽火台一行,有一年時間見唔到就覺得心理唔安樂。「拆卸烽火台」與「暫時遷移烽火台」有好大分別,一啲報紙係要講「拆中大烽火台」,實在係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