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稅加綜援刺激消費

退稅加綜援刺激消費

【本報訊】經濟學者指出,政府要刺激零售市道,除了派消費券以外,可以考慮退稅、減免市民的公共開支(例如免水費、電費)及提高綜援金額等,但治本方法還是開創更多就業機會,盡快令經濟復蘇。
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指出,退稅對刺激經濟有一定作用,「退稅係一個制度式措施,交咗稅嘅人真係會感到受惠,會願意去消費。」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退稅雖然成本較低,可以減省消費券的高昂行政費,但未必能夠刺激市民的消費信心,「如果經濟環境唔好,收到張支票後,一樣會儲起啲錢唔用。」至於減免水費及代付電費能否增加消費,也同樣要取決於經濟氣氛。

最重要恢復市民信心

麥萃才認為,最重要方法還是恢復市民信心,「政府要開創多啲就業職位,例如短期工程項目,有工開自然會消費。」他說提高綜援金額也是一個有效方法,「如果政府唔吝嗇綜援,等低收入人士受惠,佢哋一樣會花多啲錢。」
中大財務學系副教授蘇偉文也認為,政府最重要是恢復市民的信心,「市民唔覺得朝不保夕,自然會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