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台把金庸的《射雕英雄傳》拍了又拍,身為金迷,我看了又看,最慶幸的是,從來沒有一套能把全真七子施展「天罡北斗陣」的場面,演繹出原著的神髓。特別是黃藥師一人力敵七子擺陣那場,原著寫出了波瀾起伏一招錯滿盤落索的惡鬥險境,東邪面對人腳齊全的北斗陣,按原著該要全力以赴得冒一把汗才能打個平手,因此,後來煙雨樓一幕,六子加上已成大器的郭靖才令得東邪抽身不遂。可是拍出來的畫面,只見一加七,八個人亂打一通,鏡頭分不出誰是誰、七子佔不了一個竅要位,陣法威力即稍減的微妙,而且總是黃老邪兩下子就把七子打發掉。這不能怪導演,吳宇森「赤壁」中的八陣圖雖然花了很多功夫,也看不出那八卦中每卦的特點及如何陰陽互濟的玄妙。
是值得慶幸的,這是好事,且是天大的好事,證明小說有價。在早年一片視像將取代文字的預測中,文字始終有畫面不能取代的優勢。這本來不消說,兩種媒體各有特長,只是閱讀風氣低落,書店與影視店生意完全不能比擬。
即使電影毋須忠於原著,拍出了一個浩瀚的畫面,那只是屬於震撼視覺感官的享受,相比從文字描繪誘發自己想像的天馬行空,是兩種得着。
偏食有礙健康,可是連身邊同齡的友人,都視看小說如吃青菜,只偏好大魚大肉的大電影大場面。黃蓉郭靖楊過小龍女誰人不識?但我做過微型調查,八十後一代大多是從劇集得到印象,讀過原著的十中無一。金著衍生產品已出到電玩版,玩的人如沒看過小說,他們不會知道自己錯過了甚麼。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