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院管理局將於下年度推行新的醫院撥款機制,將不同急症住院病例訂立一個「指標價」,以及按醫院病症數目撥款。該局推行公私營合作時,亦可以指標價作為基礎,考慮是否向私營市場買服務。有私家醫生擔心,醫管局計算成本方法與私營市場不同,難以用指標價商討合作。
按病例及病症數計算
現時醫管局有計算不同病症的成本,如治療心臟衰竭成本約1.4萬元,在新的「績效撥款」內部資源機制下,該局會再修訂不同急症住院病例的指標價,以及按醫院的病症數目撥款。
未來在新界西及九龍東醫院聯網會啓用新病床,部份醫院會擴充腫瘤科及洗腎服務,及縮短如白內障手術等過長的輪候時間。局方會用新機制的指標價和預計病症數目,向該些醫院提供額外資源。該局預計下年度會增加2萬至2.5萬名急症入院病人。
醫管局又會預留撥款,予推行用藥安全、加強換肝服務及提供新的愛滋病及癌症藥物的醫院。醫管局行政總裁蘇利民表示,即使實施新機制,因下年度政府向該局增加撥款,故各聯網的資源不減,醫院獲增撥資源後,便要治療更多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