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證券破產欠債66億元

華夏證券破產欠債66億元

曾是中國三大證券公司之一的華夏證券,因盲目擴張,導致資不抵債,最終走上破產之路。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簡稱二中院)前日依照破產法規定,召開了首次華夏證券破產債權人大會。會上通報,華夏證券被初步確定負債66億元(人民幣.下同),其名下股票、債券等資產,將被變賣套現。

曾是全國三大證券行

華夏證券在1992年成立,1995年起在證券交易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指標的排名中均在行業前列,曾是中國三大證券公司之一。不過,它在市場地位穩定後盲目擴張,加上經營管理不善,最終出現巨額虧損,去年確定負債89.86億元,今年4月終因嚴重資不抵債,向二中院申請破產,並獲受理。
138名債權人代表前日到二中院參加債權人大會。據該管理人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共有148家債權人申報債權,目前完成核定的有140家,初步確定的債權總額為66億元,其中第一號債權人的被欠金額就達到20多億元。按照會議確定的方案,華夏資產的變賣主要形式有三種:一是擇機變賣套現;二是公開拍賣;三是對按照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規定不能拍賣或者限制轉讓的財產,依法律允許的方式處理。
據破產管理人稱,華夏證券分支機搆眾多、業務繁雜、管理混亂、資料嚴重損失、清算工作面臨很多困難。不過,破產管理人表示,將認真完成債權審核,落實資產管理方案,積極開展訴訟業務,保護債權人的利益。
中國對上一次有大型證券行倒閉,為2006年8月,南方證券因資不抵債121億多元,遭深圳中院宣告破產,它是繼大鵬證券折翅之後,第二個走向破產清算程序的深圳證券公司,也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證券行破產案。
北京《京華時報》/本報記者

華夏證券事件簿

‧10/1992 公司成立

‧1995年起 證券交易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均為行業前列

‧2002年起 業務持續虧損

‧06/2004 被揭挪用客戶保證金16億元、投資股票的市值減至7億元、虧損達數十億元

‧12/2005 因經營管理不善,不具備持續經營能力,被中國證監會及北京政府停止業務

‧10/2007 經審計後確定負債89.86億元,淨資產為負51.67億元

‧04/2008 因嚴重資不抵債,申請破產還債

‧11/2008 召開首次破產債權人大會,確定其負債66億元,其名下的股票、債券等資產將變賣套現

資料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