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半山安賢園,(前日)舉行了一個特別的骨灰安放儀式。逝者的中文名字叫司徒雷登(JohnLeightonStuart),是燕京大學首任校長、美國前駐華大使,並因為中共領導人毛澤東一篇著名文章《別了,司徒雷登》在中國家喻戶曉。他大半生生活、工作都在中國。在辭世46年後,這位「在中國名氣比在自己國家還要大」的人物,終於按照自己生前意願,魂歸中國。
司徒雷登的骨灰安放儀式,前日上午在杭州半山安賢園舉行。美國駐華大使雷德(ClarkRandt),中國外交部、浙江省及杭州市有關負責人等出席儀式,其中還包括幾位童顏鶴髮的老人,他們是各地燕京大學校友會的代表。儀式在一片肅穆中進行,低沉的音樂聲響起,在眾人注目下,司徒雷登的骨灰被輕輕安放在安賢園的文星園,四周青松蒼翠,遠處青山環抱。墓碑上只有簡單一行字:「司徒雷登,1876─1962,燕京大學首任校長」。
見證上世紀中國變革
美國駐華大使雷德表示,中國是司徒雷登熱愛的國家,他生於杭州,現在又回到這裏,完成了他的人生旅途,「司徒雷登相信,教育是加深中美兩國關係的重要途徑之一。如果他能看到今天的變化,一定會非常高興。」司徒雷登前秘書傅涇波的後人、美籍華人傅履仁也指,司徒雷登一生獻給中國的教育事業,回到中國是他最後的遺願。而杭州副市長佟桂莉也稱,中美交流加深,是對逝者最好的慰藉。
燕京大學校友姚林傑老先生感慨說:「司徒雷登先生總是說,西湖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這裏就是他的故鄉。今天,他總算回家了。」姚老又歷數「司徒軼事」,指司徒雷登是個杭州通,杭州話說得比英語還要好,後來學說上海話、寧波話、蘇州話,都帶杭州腔。又形容他在杭州時,最愛去河坊街王潤興飯莊吃飯,「他點起杭州菜來,有板有眼,能把店中夥計都聽得愣了。」
司徒雷登見證了上個世紀上半葉發生在中國的一系列風雲變革。著名歷史學家林孟熹這樣評價他:「整個20世紀,大概沒有一個美國人像他那樣,曾長期而全面地捲入到中國的政治、文化、教育各個領域,並且產生過難以估量的影響。」
浙江《錢江晚報》
「是中國人更甚於是美國人」
司徒雷登祖籍美國維珍尼亞州,父母是早期到中國的美南長老會傳教士。1876年6月24日出生於杭州天水堂教士住宅,會講一口純正的杭州話。11歲時回美,曾被譏笑為「不會說英語的怪物」,他則辯說:「我籍貫浙江,生長杭州,祖墓在西湖。」他曾自稱「是一個中國人更甚於是一個美國人」。
1904年開始在中國傳教,曾參加建立杭州育英書院(後來的之江大學,即浙江大學前身)。1919年起任燕京大學校長。由於他對中國十分了解,1933年受美國總統羅斯福召見,聽取他對中國時局的意見。1946年7月11日,獲委任為美國駐華大使,任期恰好是整個國共內戰時期(1946年-1949年)。當時有人這樣評論:他「既是政客又是學者」。不過,作為一名外交界的新手,他既不可能被國共雙方所真正接受,也未得到美政府的信任。
司徒雷登與蔣介石私交甚篤,又做過毛澤東和周恩來的座上客。但他站在蔣一邊,被中共視為敵人。中共建政前夕,他被召回國。毛隨即發表那篇文章《別了,司徒雷登》,形容他「沒有甚麼事做了,只好夾起皮包走路」,說他是「美國侵略政策徹底失敗的象徵」。文章曾列中學語文教材,1949年後成長的大陸人普遍知道他的大名。
本報記者
燕京大學首任校長
1919年1月,司徒雷登受聘為燕京大學首任校長,當時校方缺錢,他曾10多次橫渡太平洋回美募捐,受盡冷眼。其後為燕大在北京西郊建造了一所宮殿式的美輪美奐的新校園,並不惜重金聘請著名學者如許地山、顧頡剛、錢穆等任教,至30年代,燕大已成為中國學術水平最高的教會大學。
帶領師生上街抗日
1931年,日軍發動「9.18」事變後,他親領數百名燕大師生走上街頭遊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後來,學生為抗議國民政府對日才採取不抵抗政策,要罷課並組織請願團赴南京。身在外地的他,聞訊後趕回學校,並召開全校大會宣佈:「如果燕京學生不參加請願,說明這些年我的教育完全失敗了,」以示支持。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他因拒絕與日軍合作,被日軍關在集中營四年。
國共兩邊都不討好
作為與國、共兩名領導人蔣介石、毛澤東都有交情的司徒雷登,因執行美國政府政策,支持蔣介石,曾開罪老毛。據悉,在他離開中國前夕,曾與共產黨高層秘密接觸,也打算前往北京磋商美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事宜,但在8月2日被提前召回,未能成行。
離華遭毛澤東嘲諷
1949年8月2日,美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離開中國回美;8日,新華社發了毛澤東一篇《別了,司徒雷登》的文章,指他是「美國侵略政策徹底失敗的象徵」。這篇文章曾被收入內地中學語文教材,他的名字一度成為聲名狼藉和失敗的代名詞。
晚年在美生活凄凉
司徒雷登返美後,已是73歲的老人。當年正值中共建政之時,中美關係十分微妙。他一回到華盛頓,遭下令三個不許:不許演講,不許談美中關係,不許接受採訪。他的社交十分有限,收入亦有限,又頻頻遭反共人士騷擾,鬱鬱寡歡。直至1962年9月19日病逝。
司徒雷登生平JohnLeightonStuart
24/06/1876 出生於杭州,父母是早期前往中國的美南長老會傳教士
1887 回美讀書
1904 結婚後攜妻子回到杭州,成了第二代美南長老會傳教士
1908 開始任金陵神學院希臘文教授
01/1919 出任燕京大學首任校長,致力提升燕大知名度和學術地位
1927 促成燕大與哈佛大學合作組成了著名的哈佛燕京學社
11/07/1946 出任美國駐華大使,任期恰好是整個國共內戰時期,但同時仍擔任燕大校長之職
02/08/1949 被迫離開中國返美,隨即退休;其間先被美國國務院下了「禁言令」,之後患腦血栓,導致半身不遂和失語症
19/09/1962 在華盛頓病逝,享年86歲
17/11/2008 他的骨灰安放在杭州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