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組閣,委任黑人做聯邦法院大法官,克林頓的老婆當不當國務卿,正在背景審查,一旦發現幕後的獻金來歷曖昧,隨時會捨棄。
總統所用何人,比總統是什麼人更重要。美國不是獨裁政權,不信總統,可以相信這個制度能確保最好的人才輔政。
以方今亂世,最重要的反倒不是什麼國務卿,而是要看奧巴馬起用什麼人做武將,如美軍總參謀長和太平洋三軍司令之類。
為什麼?其中有智慧。中國的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弄權。漢高祖的幕僚陳平,問計於另一位謀士陸賈,商量怎樣對付呂后,保住姓劉的子裔江山。陳平問陸賈該起用什麼班底,陸賈說:「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將相和,則士豫附。士豫附,天下雖有變,而權不分。」
意思就是:太平的時候,宰相最重要;快要打仗了,就要小心將軍。文武兩路官員關係良好,知識份子就不會有離心,就算要打仗,也能強政勵治,因此連京戲,也有一齣叫「將相和」。
布殊時代,軍人出身的鮑威爾當國務卿,與國防部長倫斯斐爭權,就是將相不和。打伊拉克,埋下麻煩的伏筆。將相不和,美國《紐約時報》代表的自由知識份子,同情黑人鮑威爾,厭惡強人倫斯斐,「天下有變」,權力卻分裂了。
軍人的性格剛烈。中國的問題,往往出在「天下危,注意將」,容易發生政變。三十年代的日本為什麼走上法西斯的侵略之路?就是文官的首相犬養毅,鎮不住軍方,尤其是扶植滿洲國的關東軍。本來,一代名相伊藤博文有此霸氣,但伊藤又早被一個朝鮮人暗殺了,日皇裕仁才二十多歲,日本軍人一坐大,最後以災難收場。
不管誰當總統,美國的制度可以偃武修文,成全張弛之道。也不是沒出過問題:麥克阿瑟司令就看不起杜魯門,韓戰之後,蘇聯的氣燄囂張,美國人也選出了指揮諾曼第之役的艾森豪以軍人之尊當了總統。
一九二九年華爾街崩市之後,八年就爆發世界大戰。奧巴馬的份量比不上羅斯福,因此除了財政部長,要看誰會出任美軍領袖。這是亂世,一股濃濃的火藥味,從歷史長廊的裂痕中隱隱透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