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應自己面對人生 - 李怡

人人應自己面對人生 - 李怡

「自從開始有了福利國家制度,事事都以你如何能免費取得為考量。而到了選舉時,和這次一樣,就看那個候選人承諾得最多。如果我們能謹記沒有人會給我們任何東西,我們應該自己面對人生,那我想每個人都會過得比較好。」
這是著名影星兼導演奇連伊士活在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專訪時說的一段話。
奇連伊士活,我年輕時就迷上他的「獨行俠」系列電影,而近年他的《麥廸遜之橋》、《擊情》又再創高峯。他曾當選過鎮長。他這番話真是深得我心。回想我自己年輕時代,沒有學歷,社會上極不容易找工作,幾乎是只要有一份工,你就必須去做。我也是誤打誤闖走進出版界的。我不求人,不會渴想別人會給我什麼東西,事實上也不會有人免費又不須你付出而給你東西。我和所有的年輕人一樣,自己面對自己的人生。但說真的,從心境上來說,確實是過得比較好。
香港,在有許多福利措施之前,正是這樣的社會。港英時代提供給我們公平法律,人人不會無端恐懼,於是各顯神通,有了一點成果(學習、升級、投稿被刊登、開始供樓等等),我們就會快樂,覺得是自己掙來的景況。
福利,對許多貧困人士來說,當然是社會經濟進步之後應有的發展。然而,如果「事事都以你如何免費取得為考量」,不斷爭取怎樣免費取得更多,會是好事嗎?香港政府早前「派糖」過百億,澳門政府最近宣布「派糖」逾二百億,台灣行政院前天宣布發放消費券每人3,600新台幣,合共全台發放191億港元……。香港爭長者生果金,爭訂立最低工資,爭全額賠償雷曼苦主,我不敢說爭這些東西不對,而且如果大家都在爭你不爭豈非儍瓜?但我希望社會不要毀掉「每個人應自己面對人生」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