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董建華當年推「八萬五」政策禍港,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今日為舊上司贖罪。發展局建議,減低西鐵南昌站與元朗站兩個被詬病的「屏風樓」項目的發展密度,包括降低建築物高度與縮減大廈數目,減少總樓面面積達98萬平方呎,少建住宅單位1382個,估計庫房少收近22億元。發展局承認是為當年八萬五「贖罪」,政府不會計較損失。 記者:黃偉駿
發展局建議降低密度的西鐵南昌站與元朗站項目,均已獲城規會批核。其中原本有20幢大廈的南昌站項目,建議縮減一座住宅,並將唯一的一座寫字大樓刪除,樓面面積減少逾71萬平方呎,減幅達18%,令住宅單位數目由原先4247個,減至3321個;地積比率則由8倍降低至6.6倍。
由原52層降至46層
為免繼續被人詬病為屏風樓,發展局建議在原先一字排開的樓宇之間,預留兩道分別寬約28米與30米的通風廊,並評估附近富昌邨與南昌邨的通風情況,會因此改善分別約20%與10%。
至於建築物高度也由原先最高196.5米降至181.7米,原本最高達52層的南昌站項目,經修訂後會降至最高46層。
另一個典型屏風樓西鐵元朗站項目也大幅削減發展密度,原先9幢住宅大廈減掉兩幢,總樓面面積因此減少逾26萬平方呎,減幅達15%。住宅單位因此由2214個減至1758個,地積比率由4.64倍降至3.93倍;並預留三道分別寬約18米至130米不等的通風廊,附近通風情況改善13%。最高樓層由47層降至44層,建築物高度由最高174.5米降至167米。
發展局官員稱,減密度是回應市民訴求,但承認未必令所有人滿意,「有啲項目我哋想追番(補救)都追唔到,因為城規會已經批咗。」他又承認,今次政府是贖罪,「八萬五年代起咗好多屏風樓,如果𠵱家再拎出嚟,城規會一定唔會再批。」當局稍後會諮詢相關區議會,然後再交城規會審議。
團體建議減至6幢
資深產業測量師彭兆基表示,以現時元朗站與南昌站附近物業的呎價分別每呎1,500元與2,500元推算,估計政府因此減少的收益達22億元。
環保團體環保觸覺批評,政府的建議欠缺誠意,南昌站項目降低高度後,仍比富昌邨與南昌邨為高,加設的通風廊也未能避免屏風樓出現,建議將地積比率降至4倍及樓宇數目減至6幢。
南昌站與元朗站減發展密度
南昌站
幢數:18幢(減少1幢住宅及1幢寫字樓)
總樓面面積:303,107平方米(減18%)
地積比率:6.6倍(原8倍)
住宅單位:3321個(減21%)
最高層數:46層(原52層)
建築物最高高度:181.7米(原196.5米)
平台高度:3層(原5層)
通風設施:增兩道寬28米與30米的通風廊,樓宇由一字排開改成3組
元朗站
幢數:7幢(減少2幢住宅)
總樓面面積:136,362平方米(減15%)
地積比率:3.93倍(原4.64倍)
住宅單位:1758個(減20.5%)
最高層數:44層(原47層)
建築物最高高度:167米(原174.5米)
平台高度:取消整層停車場(減11米)
通風設施:預留三道分別寬約18米至130米不等的通風廊
資料來源:發展局
你想知 想講 想問?
你對政府削減屏風樓發展密度有何意見?
請即上《蘋果》網頁 http://appledaily.atnext.com留言喇!
或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11
手機短訊:638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