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經濟回到沙士時? - 盧峯

蘋論:經濟回到沙士時? - 盧峯

經濟衰退(recession)對很多政府官員來說是一個髒字眼或禁忌,很多官員特別是負責財金政策的官員都不想提到這個字眼。最經典的是七十年代末卡達總統的幕僚。由於當時經濟情況欠佳,經濟陷於滯脹這種進退維谷的局面,壞消息更是一個接一個。他們為免內部的經濟報告太刺激、太難看,決定以一些代號如「香蕉」、「金橘」取代衰退這個字眼。例如說「香蕉」(衰退)難以避免、「金橘」將會持續等。不過,用字變來變去也只是表面工夫,經濟狀況不會因此而有甚麼好轉。直到幾年後列根大手減稅刺激經濟,美國經濟才再出現春天,「香蕉」、「金橘」才不再出現。
特區政府官員大概也不想經常提到衰退這個髒字眼,大概也不想衰退成為經濟新聞中出現最頻繁的字;但不管從數據或經濟現況來看,香港步入衰退已是毫無疑問的事。先說數據,上星期五公佈的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比第二季下跌百分之零點五,這已是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而且,金融海嘯的壞影響在第三季只是初步浮現,未來一季私人消費及投資肯定明顯萎縮,令第四季的生產總值跌的更厲害。
實際的經濟狀況比經濟數據更嚇人。繼星展銀行及其他多家企業大幅裁員後,大笨象滙豐銀行昨天宣佈裁員四百五十人,並且不肯保證不會再進一步裁員。另一家大集團利豐也傳出裁員的消息,涉及數以百計的職位。單單看企業加速瘦身及精簡架構就可以知道他們對明年的經濟狀況絕不樂觀,預期業務不會有甚麼增長,甚至可能倒退。
因此,目前的問題已不再是香港經濟會否衰退,而是衰退有多深,有多久;而是復蘇會像二○○一年那樣來得緩慢乏力,又或是像○三年沙士那樣很快出現V形反彈。從外圍經濟環境及本地因素來看,今次衰退不會跌得太深,失業率也不會像沙士時那樣升至超過百分之八的水平;但未來的復蘇將會來得若有若無,甚或是一種joblessrecovery(不會創造新職位的復蘇),令失業情況無法改善,令上班族的薪酬原地踏步。

為甚麼說今次衰退不會跌得太深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差不多所有主要經濟體的政府及中央銀行都大開水喉,大灑金錢,金額高達數以萬億元計。
以中國為例,政府已宣佈將在未來兩年動用四萬億人民幣拓展基建及支援不同行業,而人民銀行已決定放寬銀根,不再嚴限銀行貸款額。另一方面,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表明在未來兩年不管財赤如何嚴重也要全力救市。這兩大經濟體是香港的最大貿易夥伴,它們全力救市肯定有助減輕香港不同行業面對的壓力。
相反在沙士期間,香港成了一個無人願來的鬼域(ghosttown),其他國家政府或企業既無意願也沒辦法向香港伸出援手。僅有特區政府推出振興措施。結果,香港經濟有好幾個月就像斷線風箏一般,跌的又快又急又深,創出超過百分之八的失業率。
不過,政府大規模救市只能避免實體經濟跌得過快過急,不可能扭轉大局,更不可能令經濟或不同行業避過調整或整頓的命運。今次次按危機及金融海嘯暴露了很多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金融業的弊病,包括風險管理欠佳,內部監管不足,整體規管架構追不上金融工具發展等。這些重大問題不但銀行及金融業需要較長時間處理,政府及監管部門也會乘機介入調查,令整個調整期變得更長。換言之,未來幾年金融業將處於一片收緊的氣氛中,金融機構在貸款及擴展業務時肯定步步為營,寧願少做少錯。
要知道金融業在過去十多年是推動發達經濟體包括香港的火車頭。現在這個火車頭失去動力,只能像蝸牛般蠕動;香港即使能在外圍帶動下逐步擺脫衰退,復蘇的力度也肯定相當疲弱,上班族更難望去年那樣的好日子!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