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開始後悔競辦二○一二年倫敦奧運會了。
看看資料,以往申辦奧運會的地方,可以藉此促進繁榮的例子寥寥可數,更多的舉辦城市,基本上都有很大的經濟損失,有的甚至為奧運會負債二十多年。
或者說,舉辦奧運會,可以提升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的好名聲。這一點,大概是北京奧運不惜工本的主要原因,照中國人的說法,就是「面子工程」。
但是,倫敦就是倫敦,名聲已經夠了,用不着花錢往臉上貼金。適逢世界經濟衰退,倫敦人的日子也不好過,這時候,再來一個什麼奧運會,對英國人來說,就是擺明了在做一樁蝕本的買賣。大把的現金,應該用在刀口上的時候,去做了蝕本買賣,相信如果可以悔約的話,英國人大概會向國際奧委會退回那一紙合同。
如果不從經濟角度去考慮,辦一次奧運會是不是真的可以為一個地方或者國家爭取到好名聲呢?那又未必。北京奧運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申辦奧運成功之後,中國領導人以至多數人民,都覺得是在面子上勝了一仗。接着搞了幾年浩大的「面子工程」。我相信真的有人會相信通過這次奧運會,可以同時提高中國的形象和人民的素質,可惜這個美好的願望,在奧運完結之後短短兩個月裏,已經成為泡影。中國的形象在國際上並沒有突飛猛進之處,人民的素質,也在參觀鳥巢和水立方的紛亂髒臭之中打回原形。
但凡一件事情,是為了「面子」而做,那就是跟「死撐」劃上了等號。底子不好,一張面皮又撐得多久?遲早,中國人也會跟英國人一樣,為花的那筆寃枉錢後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