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北京的古胡同老街買少見少之際,戀舊情懷地段就是過去如何秘密如何少見曝光也無奈犧牲色相成為吸引遊客重點。愈來愈大的北京城,圍城公路建至六環,十年前遠近的概念與今天完全不一樣。
安定門內大街北段路東,與它相間有一條大家比較知道的南北向大街叫雍和宮;雍正未登基前的雍王府變身喇嘛廟,十一、二年前朋友安排初探,說:「路途較遠,早點起程……」才不過二環,遠?那年份的雍和宮感覺真正好,宗教地標仍未像今天捧上神枱,宣傳未特別誇張,遊客未似今天蟲蟻般氾濫,喇嘛對照相機仍未敏感,比較友善;不似今天容易發火。來過雍和宮不下八、九次,之前從經過未有特別路標指示一旁國子監大街,也不大聽見有當地朋友介紹街上有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年)的孔廟,一旁有元明清三朝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則建於元大德十年(1306年),相關火神廟、灶君廟等等擲石之遙亦也年代久遠的「牛,鬼,蛇,神」代表;你相信文革時期沒被打倒?過去一直近乎隱姓埋名大概修復未完,未得公布天下。
朋友銳軍大概六年前跟我說:「到北京一定要去一趟孔廟,遊人特別少,環境氣質特別古樸清靜……」。
之後的春天我去了,槐柏露新芽,連看守大門收費的同志也不熱心高喊入場費,可知那時仍未變旅遊點。原應逛逛便走,就是百年老樹新芽便吸引拍了半個上午照片,再探國子監整個上午既感動又滿足,才步過灰牆、樹影、安靜路,向安定門內回去。
過去幾年,總有一兩次再回到這條古樸老街,看着北京張羅粉飾迎奧運,旅遊資料愈見愈多有關國子監大街的介紹,不禁搖頭又一處京城保密秘境淪為遊客吵鬧場所。當然自己何嘗不是遊客?然而遊之愛之護之的人客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