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造假陽台看風景<br>看風景人裝飾了窗子

站在造假陽台看風景
看風景人裝飾了窗子

在堅尼地城一隅的李寶龍路,是很不一樣的一個地方,百級樓梯的斜路兩旁,全是三十年樓齡以上、只得幾層高的舊房子,路上,綠樹成蔭,聽說,那些高大的白蘭樹,在夏季,還會飄來陣陣的幽香。
然後,拾級而盡,有一間滿瀉法式殖民地色彩的屋子,屋主無中生有的刻意打造了一個假陽台,好讓詩意風光帶進家裏,成全屋內看風景人,也裝飾了李寶龍路人的沿途風景!

記者:李莉
攝影:譚盈傑

愛它似紐約

就是這不一樣的風光,吸引着從紐約回流3個多月的Gary:「我找了好多的屋,卻沒一間讓我看得上,直至來到這裏,只一眼就愛上了。一見鍾情大概是這裏的環境跟平常香港見慣的有很大的不同,沒有高樓大廈,沒有喧鬧煩囂,綠油油的風光和矮細的樓房,讓我有種回到紐約的感覺。」就連本來令人洩氣的百多級樓梯,也因為這無限的風光而變得可愛起來。

■租客Gary

法式殖民地情懷

更讓人心動的是位於地下的這間屋,甫進,我跟Gary第一次來看的感覺一樣,一眼就愛上了。一屋子的深啡,高達13.5呎的樓底,配上吊扇、很懷舊的橙色吊燈,還有那度好不容易做好、高高的屏風和四柱古雅大床,wow,我們就似走進越南某星級度假酒店,又似時光倒流幾十年,細看,還有很多古董小家具,都是屋主多年來的收藏。而帶點古色古香的家,設備卻出奇的先進,如屋裏的燈都是全自動操控,是十足十的酒店設備呀。
另外,這裏刻意經營的法式殖民地色彩,跟周圍的那些老香港、殘殘舊舊的房子似是格格不入,但又不知何故的流露出很是和諧的感覺。

■屏風因為太高,花了很長時間才做好。

■開放式廚房很摩登,跟客廳成強烈對比。

■梳化小小的,顯得客廳闊一點。

■屋主巧妙地將樑柱變成組合櫃。

■古董式的小櫃,為這間屋錦上添花。

80呎假陽台

這種感覺,是當你走出露台時,表現更為強烈。這個面積80呎的陽台,原是客廳的一部份,但屋主卻認為客廳根本不必要這麼大,加上600呎的單位雖然位處地下,室外卻是滿目綠意,如果換轉其他地方的地下單位一定噪到坼天,但偏偏這裏很是寧靜,於是,屋主很自然的想到將原裝的玻璃窗全部拆掉,再打造了現在的這個寫意陽台。我也就特別喜歡這個假陽台,打開窗簾,是片片的綠海,偶爾視線遇上在石級上散步的小狗,那種悠然自得的氣氛更令我着迷。
而陽台的吸引,還因為天花上的吊扇,和原本用來鋪地板的木板,整個感覺,就是切切實實的度假feel,置身於此,每天都好像活在假期中。
還以為Gary會天天在陽台上發吽哣,誰不知可愛的他竟說:「我一次都無試過出去露台,天氣好熱嘛!」他尷尬的笑着說最近天氣凉了,一定會找個周末,好好地坐在陽台上,呷着咖啡,享受紐約式的深秋。

■陽台用上疑似煤氣燈,有情調。

■屋主還細心地加上簾篷,也為外牆鋪小方磚,不為裝飾別人的夢是甚麼?

■吊扇和屋的氣氛最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