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李克勤一曲《天水圍城》道出萬千居民心聲。房屋署今年1月成立「天水圍房屋諮詢及服務隊」,為新入伙公屋居民舉辦迎新會及進行家訪,除介紹天水圍交通、醫療及學校等資料,又大搞屋邨與屋邨之間的足球和烹飪比賽,促進社區和諧。服務隊至今已成功轉介逾50個問題家庭,給政府部門及社工跟進。 記者:馮永堅
天水圍現有11條公屋屋邨,共約16萬名居民,新移民及綜援戶比例較其他屋邨多,衍生問題也較複雜。房署物業管理總經理梁世智接受訪問時表示,服務隊成立目的是幫助新遷入天水圍居民適應環境,並擔當中介角色,向區內高危或有需要幫助家庭提供轉介服務。
或擴展至其他屋邨
梁世智說,天水圍公屋家庭的問題包羅萬有,包括沒錢裝修家居、不熟悉交通網絡、失業及子女轉校等。他指,服務隊會為每個新入伙住戶提供迎新會,講解區內設施等情況,協助他們融入社區。房署明年10月會檢討服務隊成效,如效果良好,不排除將計劃擴展至其他屋邨。
負責提供有關服務的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服務總監吳家駒表示,服務隊只有11人,主要成員是社工。隊員工作繁重,除向新遷入住戶講解天水圍情況及提供轉介服務外,還肩負區內洗樓做家訪等工作,「如果隊員喺屋邨行行吓聽到有人鬧交,都會主動介入調解。」為促進天水圍更和諧,服務隊未來會大搞活動,包括屋邨與屋邨的足球及烹飪比賽等。
「我乜都唔識,又冇錢裝修屋企,好彩得服務隊幫我搵到志願團體幫我免費裝修,仲幫我兩個仔轉校㖭。」74歲的袁伯今年7月搬入天水圍天晴邨,人生路不熟,袁伯入邨後反而更擔心日後生活,終日擔憂。他指,幸服務隊成員家訪時及時發現其問題,才令他能與太太及一對孖仔安樂地活在天水圍,「大部份問題都解決咗,真係好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