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隧翻新再用80年<br>兩年後動工 恐釀全港擠塞

獅隧翻新再用80年
兩年後動工 恐釀全港擠塞

【本報訊】全港第一條行車隧道的獅子山隧道衰老了,路政署發現隧道石屎路面殘破,令行車顛簸,隧道的圍板易爛,天花則是光禿禿的石屎,正設計工程把獅隧變成全新隧道,可多用80年,預計兩年後動工,但工程進行期間需要局部輪流封閉隧道管道,可導致這條連接市區與新界的大動脈嚴重阻塞,癱瘓全港交通,現正由顧問公司研究詳細工程計劃,盡量減低交通影響。 記者:呂焯均

位處象徵香港精神的獅子山腳下,獅子山隧道共有兩條,1967年及1978年先後通車,一條北上,另一條南下,分別41歲及30歲。負責維修保養的路政署發現獅隧出現老化,尤其是路面石屎破損,由於平日行車量大,維修時間又不足,故更加殘破,令車輛駛過時顛簸。

顧問公司研究方案

獅隧的原有圍板防火性能差,六年前已更換了耐火性能較佳的纖維板,但質料很薄易爛,每當維修隧道牆邊的機電設備而暫時拆除圍板,再重新裝上時圍板都有損毀,幾乎每三塊便爛一塊,令維修成本大增。獅隧的天花是光禿禿的石屎,雖然沒有任何損壞,但有礙觀瞻。
路政署又發現獅隧年代久遠,當年的設計圖已全部失去蹤影,獅隧的設計壽命、物料強度都沒有資料可供參考,故該署決定聘請顧問公司,詳細檢測整條獅隧,重整獅隧的設計數據,以及找出有問題的部份,制訂翻新計劃,目標是把獅隧變成一條全新的隧道,可再用上80年以上。
顧問公司初步認為要把石屎路面全部更換,圍板也得換上外包搪瓷的鐵板,新鐵板質地堅硬、沒有毒質,可抵攝氏600度高溫。但工程龐大,例如重鋪石屎路面,石屎需要時間凝固才可達到標準的強度,故不同施工階段,兩條獅隧無可避免要局部甚或輪流封閉。獅隧是連接市區與新界交通的大動脈,封閉隧道必定引致新界與九龍大塞車,甚至蔓延至港島。顧問公司將研究減少交通影響的施工方法。

1966年時獅隧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及至1967年正式通車。

出入口石牆將保留

顧問公司又認為,獅隧翻新工程可盡量利用車輛較少的晚間時段。現時每日約凌晨零時便封閉一條管道進行保養和清潔,另一管道由單程雙線改為雙程,屆時可能要把封閉時間提早,例如晚上9時開始。部份日間時間亦或需封其中一條管道。最近落成通車的8號幹線,由沙田往長沙灣,相信有分流作用減少獅隧塞車。
此外,獅隧的石砌出入口和LIONROCKTUNNEL獅子山隧道的中英文大字,未受風雨破壞,路政署將保留這幅具歷史意義的石牆。

現時獅隧內的耐火纖維板質料很薄,將來會換上質地堅硬的包搪瓷鐵板。

話你知:獅隧原來為輸食水而建

獅隧是交通要塞,但原本是為食水而建。早於60年代本港水源不足,政府決定興建船灣淡水湖,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海上水塘,淡水湖需要建輸水系統往市區,故當局選擇在獅子山山腳建造一條集合輸水管與行車功能一身的獅隧,當時只建一條雙線雙程的行車隧道與食水管道。到70年代,政府又要興建西貢萬宜水庫,又在獅隧旁加建一條管道,變成獅隧第二條輸水管與行車隧道。
獅隧長1.42公里,每日車流量平均逾八萬架次,兩條隧道底部便藏着合共5條粗壯的食水管道。

你想知 想講 想問?

獅隧維修可能造成交通大擠塞,你有何意見?

請即上《蘋果》網頁 http://appledaily.atnext.com留言喇!
或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11 手機短訊:638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