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親的哀傷是沉重的,等到一天,當愛在時間裏昇華,對至親的思念,沒有遺忘,而是懂得怎樣輕輕放下,繼續在世該走的路。
為無數喪親者提供「善別輔導」的周燕雯,曾擔任前線社工十多年,2005年取得博士學位後於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出任助理教授。她印象最深的喪親者,是一個40多歲的男士。他的妻子患了不能康復的重病,最後去世。一向是恩愛夫妻,沒有子女,丈夫在妻子離世後,心裏無法把她放下。
把妻子骨灰藏於吊墜
不久,丈夫找到一個繼續與去世妻子維繫一起的好方法。「他買了一條銀色頸鏈,配一個細如一節小尾指的子彈吊墜,吊墜裏面,收藏了妻子的骨灰。」鏈墜剛好掛在胸口,丈夫用這個方式每天用心「掛着」太太,就似依舊每天跟她一起生活。
他是否時刻不肯放下骨灰吊墜?洗澡時要不要放下來?這樣的「掛着」妻子多久?周燕雯沒有多問,她認為,這種把喪親哀傷浪漫化的做法,透過跟親人骨灰的密切接觸,的確能把感情健康地釋放出來,「總好過有些人,帶着離世親人一整袋骨灰出街,既容易引起別人不安,當事人也害怕一不小心會把『親人』遺留在某地方。」
喪親者明白感情永在
丈夫這樣「掛着」去世妻子的故事,讓很多女人聽得很感動,周燕雯不禁也跟丈夫說起這段隔世感情,認為是個療傷好方法,「我跟丈夫說,倘若有天我不幸先走,他用這個方式『掛着』我半年就好了,然後,他應該繼續新生活。」
周燕雯說,有一些生離死別是預知的,好好為死亡以後的事作準備,其實是為在世的人作準備。她看過電影《P.S.ILoveYou》,丈夫離世前預先為妻子寫下12封信,教她面對不同問題,人走了,愛仍然維繫,「我也見過一位母親,離世前預先為兒子寫下三年的生日卡,讓小心靈在未來一段時間感覺母親不絕的關懷。」
親人離世所造成的改變,是永遠不能還原的。但到了一段時間,喪親者會明白,感情其實是永遠存在的,已經不需要外在方式記掛親人。周燕雯眼中,把離世親人放下,並不是把他們遺忘,「某一天的某一刻,可能是一次掃墓,或者是一個夢,當事人突然醒悟,鎖在心中的記掛思念已經昇華,對離世親人的沉重思念,也就能夠放下了。」11月底,周燕雯會在聖雅各福群會的研討會,分享如何安排後顧之年,迎接無憂歲月。記者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