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聲音 - 盧峯

台灣的聲音 - 盧峯

《海角七號》這齣風靡全台灣的小本製作電影終於在香港上映了!
雖然身邊不少朋友早已透過種種合法(到台灣看)或不大合法的途徑看過電影,我還是想在電影院看《海角七號》。對我來說,好的電影都該在電影院看,因為只有在昏黑寂靜的環境下我才能心無旁騖的欣賞演員的演出,細味導演、製作人的心機。
跟港產電影相比,台灣電影較少荷李活電影的痕跡,較多本土的氣質與特性,有的時候讓人耳目一新,有的時候讓人眼前一亮。多年前的《悲情城市》、《兒子的大玩偶》、《恐怖份子》都是很不一般的電影。最近看的《最遙遠的距離》也非常清新可人。
首先申報一下。看《最遙遠的距離》的頭號原因是桂綸美。只因為有這張熟悉、可愛的臉孔才會把我的注意力扯到這齣不起眼,沒有甚麼宣傳的電影來。但電影中最搶鏡的不是她,而是那位拿着boommic收錄台灣全島聲音的小伙子。
這位小伙子搶鏡不是因為他特別有型靚仔,而是因為他拿着毛茸茸的boommic收集聲音的過程非常有趣。他收錄到的聲音有松鼠求偶的聲音、原住民開野火會時的歌聲、台灣最南角的海浪聲,還有檳榔西施密謀勒索客人的對話……小伙子收集聲音可不是用來做標本或紀錄的,他把聲音的片段都寄到舊女友家中,希望繼續跟她分享生命,希望保住一線一絲的聯繫。
就是這樣,觀眾可以跟着小伙子的車,跟着小伙子的腳步,暢遊台灣南部、東部一些我們較少造訪的地方,看看、聽聽當地的人和事。
我想,製作這齣電影的人,拍攝的導演深深愛着台灣這片土地。沒有這份深情,誰會浪漫得想到收集台灣不同地方聲音這樣的點子呢?若果換在香港,我們用boommic在南區、將軍澳、旺角會收錄到些甚麼聲音呢?是「問候」人家的聲音、汽車響號聲還是甚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