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在年度最教我期待的電影就要上映之時,應該滿懷激動。只是,一想到男主角與真人,尤其是兩人的京劇旦裝扮相的落差是如此大的時候,戲還未看,心就不禁先冷一截。
網絡上有說不如找潘瑋柏扮演國寶級藝術家,其形相比現時的選擇更為貼切。若果純粹以五官面形來說,詹瑞文與大師其實有些相像。看中外名人的老照片時,總會不由自主的想現今世代中,有哪些人可以扮演他們。看見王菲就像看到林翠;看到阮玲玉就想到吳沅儀加《真情》裏的彩瑤;周柏豪跟少年周恩來竟然出奇地相似;張愛玲的混血好友炎櫻的側面,跟莫文蔚是一模一樣;嘉芙蓮薛達鍾斯是英美版的黃淑儀;李美鳳與伊莉沙白泰萊應該是遠房親戚;正如林嘉華與麥廸文、石修與方力申、周杰倫與少年姜大偉,都是倒模出來的;張柏芝應該是演《林青霞傳》的不二之選;袁詠儀總教我想起翁美玲再想起林鳳;郭富城穿起大戲服就是林家聲;葉雅媛是港版艾倫柏嘉;還有陳寶珠與張可頤、朱咪咪與BetteMidler、衞蘭與盧宛茵、葉楓與AvaGardner、桂莉芙柏德露與嘉寶……
有傳說道,若然有天見到跟自己一模一樣的另外一個人時,就是快將要離世的預警。若然跟自己一個模樣的人是個外國人,那麼預警又是否成立?傳說中雖然沒有提及,但我想都會跟她打招呼。問題是,我從何得知在別人眼中的這個所謂我,其實是甚麼模樣?當我看到那個我時,我又怎能知曉?